“道人勸飲雞蘇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道人勸飲雞蘇水”全詩
剩覓蜀岡新井水,要攜鄉味過江東。
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罌粟湯。
暫借藤床與瓦枕,莫教辜負竹風涼。
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
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歸途中停留在竹西寺的情景,表達了對田園生活和故鄉的向往,以及對自由自在、寧靜祥和的生活態度。
以下是《歸宜興留題竹西寺》的中文譯文:
十年歸夢寄西風,
這十年來漂泊在外,寄托思念之情于西風,
此去真為田舍翁。
如今真的歸回鄉村,像一個平凡的農家人。
剩覓蜀岡新井水,
尋覓蜀山的新井水,
要攜鄉味過江東。
希望帶著鄉土的味道過江東去。
道人勸飲雞蘇水,
廟中的道士勸我喝雞蘇水,
童子能煎罌粟湯。
小童還會煮罌粟湯。
暫借藤床與瓦枕,
暫時借用竹西寺的藤床和瓦枕,
莫教辜負竹風涼。
不要讓我辜負這竹風的涼爽。
此生已覺都無事,
我已經覺得此生沒有什么大事可做,
今歲仍逢大有年。
但今年依然是豐收的一年。
山寺歸來聞好語,
我回到山寺聽到了好的言語,
野花啼鳥亦欣然。
野花開放,鳥兒歡唱,一片欣然的景象。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歸鄉的渴望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他在詩中描繪了歸途中的一系列畫面,包括尋找新井水、與道士和小童交談、借用廟中的藤床和瓦枕等。通過這些描寫,蘇軾表達了對簡樸自然生活的向往,對鄉村風光和寧靜的追求。
詩中的竹西寺成為了一種象征,代表了寧靜、自由和純樸的生活。蘇軾在歸途中暫時停留在竹西寺,借用廟中的藤床和瓦枕,感受竹風的涼爽,表達了對這種生活方式的珍視和執著。
整首詩詞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如西風、蜀岡、竹風等,與人物形象的對比,如田舍翁、道人、童子等,展示了蘇軾對自然與人文的關注,并以此凸顯了他對簡單真實生活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歸鄉田園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自由、寧靜和純樸的追求。通過細膩而自然的描寫,蘇軾展現了他獨特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使讀者產生共鳴,并引發對美好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道人勸飲雞蘇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ī yí xīng liú tí zhú xī sì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
shí nián guī mèng jì xī fēng, cǐ qù zhēn wèi tián shè wēng.
十年歸夢寄西風,此去真為田舍翁。
shèng mì shǔ gāng xīn jǐng shuǐ, yào xié xiāng wèi guò jiāng dōng.
剩覓蜀岡新井水,要攜鄉味過江東。
dào rén quàn yǐn jī sū shuǐ, tóng zǐ néng jiān yīng sù tāng.
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罌粟湯。
zàn jiè téng chuáng yǔ wǎ zhěn, mò jiào gū fù zhú fēng liáng.
暫借藤床與瓦枕,莫教辜負竹風涼。
cǐ shēng yǐ jué dōu wú shì, jīn suì réng féng dà yǒu nián.
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
shān sì guī lái wén hǎo yǔ, yě huā tí niǎo yì xīn rán.
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道人勸飲雞蘇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