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鞭聲出建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杳杳鞭聲出建章”全詩
曈曈日色籠丹禁,杳杳鞭聲出建章。
鹓鷺偶叨陪下列,天閽聊啟望中央。
歸來喜氣傾新句,滿座疑聞錦繡香。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吳安持使者迎駕》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吳安持使者迎駕》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蘇軾迎接吳安持使者的情景。小雪飄落,薄薄的雪花與遠處的煙霧交織在一起,映襯著皇帝的駕臨。清澈的河水冰冷地引導著御溝的長流。明亮的陽光照耀下,紅色的宮禁被籠罩在朦朧的光線中,馬車的鞭聲從建章宮中隱約傳出。蘇軾和吳安持一起驅車前行,鷺鳥偶爾飛過陪伴他們,而天閽(指宮門守衛)掀開門簾,遠遠地望著中央。蘇軾回來后充滿喜悅,他將這一切寫入新的詩句,使得滿座的人們都感受到了錦繡和芬芳。
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迎接吳安持使者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構思,展現了作者對朝廷盛況和自身情感的表達。
首先,蘇軾運用了獨特的意象描繪技巧。他通過小雪和煙霧的交織,創造了一個朦朧而神秘的氛圍,為整個場景增添了一層迷離的色彩。清澈的河水和御溝的長流則展示了皇帝的威嚴和權力。陽光照耀下的宮禁和鞭聲傳出的建章宮,使人感受到朝廷的莊嚴和活力。
其次,詩中出現的鹓鷺和天閽都是意象的點睛之筆。鹓鷺是一種高雅的鳥類,它的出現與蘇軾和吳安持的行進相呼應,凸顯了詩中人物的尊貴和高尚。天閽則象征著宮門的莊重和嚴肅,他從門簾中掀開一角,展示了蘇軾作為官員的身份和地位。
最后,蘇軾以自己的歸來喜氣傾新句,表達了他對這一盛況的贊嘆和喜悅。他的詩句如錦繡和芬芳一般,使得在場的人們都感受到了這一慶典的熱鬧和美好。
“杳杳鞭聲出建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ú ān chí shǐ zhě yíng jià
和吳安持使者迎駕
xiǎo xuě shū yān zá ruì guāng, qīng bō hán yǐn yù gōu zhǎng.
小雪疏煙雜瑞光,清波寒引御溝長。
tóng tóng rì sè lóng dān jìn, yǎo yǎo biān shēng chū jiàn zhāng.
曈曈日色籠丹禁,杳杳鞭聲出建章。
yuān lù ǒu dāo péi xià liè, tiān hūn liáo qǐ wàng zhōng yāng.
鹓鷺偶叨陪下列,天閽聊啟望中央。
guī lái xǐ qì qīng xīn jù, mǎn zuò yí wén jǐn xiù xiāng.
歸來喜氣傾新句,滿座疑聞錦繡香。
“杳杳鞭聲出建章”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