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我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人不我欺”全詩
今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葺為無邪齋,思我無所思。
古觀廢已久,白鶴歸何時。
我豈丁令威,千歲復還茲。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移居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移居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洄潭轉碕岸,我作江郊詩。
現在我在江邊寫下了這首詩,
洄潭指的是水流旋轉的湖潭,碕岸是指峭壁的岸邊。
今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我現在成為了一個普通的百姓,這個國家才能擁有我。
葺為無邪齋,思我無所思。
修葺了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屋,我心無所牽掛。
古觀廢已久,白鶴歸何時。
古老的廟觀已經廢棄了很久,白鶴何時才能歸來。
我豈丁令威,千歲復還茲。
我并不是什么丁令(指官職),但我愿意千歲(指千年)后再來此地。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這片江山是福地,古人沒有欺騙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主要描繪了蘇軾離開官職、遷居江邊的心境和情感。蘇軾拋棄了官場的榮華富貴,選擇了移居江邊的田園生活,他將自己比喻為一個普通的百姓,認為只有這樣,這個國家才能真正得到他的貢獻。他修葺了一間無憂無慮的小屋,心思卻沒有所系,意味著他已經超脫了世俗的紛擾,追求內心的寧靜。他感嘆古老的廟觀已經廢棄了很久,白鶴也不知何時才能歸來,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事物消逝的感慨。最后,蘇軾表達了他并非追求名利和權勢,而是愿意在千年后再來這個地方,意味著他對江山的深厚情感和對永恒價值的追求。整首詩流露出蘇軾追求自由自在、超脫塵世的心境,表達了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和感悟。
“古人不我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yí jū èr shǒu
和陶移居二首
huí tán zhuǎn qí àn, wǒ zuò jiāng jiāo shī.
洄潭轉碕岸,我作江郊詩。
jīn wèi yī chán máng, cǐ bāng nǎi dé zhī.
今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qì wèi wú xié zhāi, sī wǒ wú suǒ sī.
葺為無邪齋,思我無所思。
gǔ guān fèi yǐ jiǔ, bái hè guī hé shí.
古觀廢已久,白鶴歸何時。
wǒ qǐ dīng lìng wēi, qiān suì fù huán zī.
我豈丁令威,千歲復還茲。
jiāng shān cháo fú dì, gǔ rén bù wǒ qī.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古人不我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