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凝殘點見紅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露凝殘點見紅日”全詩
塵漬雨桐葉,霜飛風柳條。
露凝殘點見紅日,星曳余光橫碧霄。
虛飄飄,比浮名利猶堅牢。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虛飄飄》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虛飄飄》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人生的虛幻和世俗的浮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虛飄飄,畫檐蛛結網,銀漢鵲成橋。
塵漬雨桐葉,霜飛風柳條。
露凝殘點見紅日,星曳余光橫碧霄。
虛飄飄,比浮名利猶堅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虛幻的意象和比喻來表達人生的虛幻和世俗的浮華。蘇軾通過描繪畫檐上蜘蛛結網、銀河上鵲鳥搭橋,以及塵漬上雨滴落在桐葉上、霜飛落在柳條上等景物,表達了世間萬物的瞬息變化和無常性。他以露珠凝結的紅日和星星在碧空中閃爍的形象,暗示人生的短暫和虛幻。
詩詞的最后兩句"虛飄飄,比浮名利猶堅牢"寓意深遠。"虛飄飄"表示一切都是虛無飄渺的,沒有真實的實體。"比浮名利猶堅牢"指出虛幻的名利與真實的世界一樣堅固,很難被摧毀。這句話暗示了人們對名利的追求和執著,以及這種追求所帶來的虛幻和空虛感。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比喻,展示了蘇軾對人生虛幻和世俗浮華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他暗示了人類的存在和努力都是短暫的,而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應該是超越名利的追求和精神層面的追求。這首詩詞在宋代詩詞中被廣泛傳頌,成為蘇軾作品中的經典之一。
“露凝殘點見紅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ū piāo piāo
虛飄飄
xū piāo piāo, huà yán zhū jié wǎng, yín hàn què chéng qiáo.
虛飄飄,畫檐蛛結網,銀漢鵲成橋。
chén zì yǔ tóng yè, shuāng fēi fēng liǔ tiáo.
塵漬雨桐葉,霜飛風柳條。
lù níng cán diǎn jiàn hóng rì, xīng yè yú guāng héng bì xiāo.
露凝殘點見紅日,星曳余光橫碧霄。
xū piāo piāo, bǐ fú míng lì yóu jiān láo.
虛飄飄,比浮名利猶堅牢。
“露凝殘點見紅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