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子綦初喪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郭子綦初喪我”全詩
此堂不說有清濁,游客自觀隨淺深。
兩歲頻為山水役,一溪長照雪霜侵。
紛紛無補竟何事,慚愧高人閉戶吟。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海會寺清心堂》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海會寺清心堂》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南郭子綦初喪我,
西來達摩尚求心。
此堂不說有清濁,
游客自觀隨淺深。
兩歲頻為山水役,
一溪長照雪霜侵。
紛紛無補竟何事,
慚愧高人閉戶吟。
中文譯文:
南郭子綦初失去我,
西來的達摩仍然追求心靈。
這座清心堂并不論及純凈與濁雜,
游客自行觀察,隨心境的深淺而定。
兩年來頻繁地為山水景色所困擾,
一條小溪長久地映照著雪霜的侵襲。
瑣事紛紛,無法補償,終究有何意義,
我愧對那些高人們,他們閉戶思索而不言吟。
詩意:
《海會寺清心堂》是蘇軾在宋代寫的一首詩,它表達了對心靈的追求和對紛雜瑣事的思考。詩中的海會寺清心堂是一個象征,代表人們內心深處的凈土。作者提到南郭子綦初喪去了他,而西來的達摩仍然在追求心靈的真諦。詩人認為這座清心堂并不區分純凈和濁雜,它只是一個靜觀自己心靈深處的地方,每個人根據自己的領悟程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和體驗。
作者接著提到自己常常為瑣事所困擾,比喻為兩年來頻繁為山水役使,一條小溪映照著雪霜的侵襲。這可能暗指作者在現實生活中被瑣事紛紛所困擾,無法安心專注于內心的探索和追求。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瑣事紛紛的狀態感到慚愧,認為與那些高人們相比,自己閉門思索卻無法言吟,感覺自己的思考和創作能力有所欠缺。
賞析:
《海會寺清心堂》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心靈追求和瑣事困擾的思考。通過對清心堂的描寫,詩人傳達了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凈土,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中尋找真諦。同時,作者也通過描寫自己的瑣事困擾,表達了對自己思考和創作能力的反思和慚愧。整首詩以簡潔的語句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文學才華和對內心境界的關注,給人以深思和啟發。
“南郭子綦初喪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i huì sì qīng xīn táng
海會寺清心堂
nán guō zi qí chū sàng wǒ, xī lái dá mó shàng qiú xīn.
南郭子綦初喪我,西來達摩尚求心。
cǐ táng bù shuō yǒu qīng zhuó, yóu kè zì guān suí qiǎn shēn.
此堂不說有清濁,游客自觀隨淺深。
liǎng suì pín wèi shān shuǐ yì, yī xī zhǎng zhào xuě shuāng qīn.
兩歲頻為山水役,一溪長照雪霜侵。
fēn fēn wú bǔ jìng hé shì, cán kuì gāo rén bì hù yín.
紛紛無補竟何事,慚愧高人閉戶吟。
“南郭子綦初喪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