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河豚不藥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雪白河豚不藥人”全詩
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戲作鮰魚一絕》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戲作鮰魚一絕》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粉紅石首仍無骨,
雪白河豚不藥人。
寄語天公與河伯,
何妨乞與水精鱗。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奇特的魚類,即鮰魚(音譯為"hú yú")。詩人用幽默的方式描述了這種魚的特點,并寄托了自己的愿望。
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以戲謔的口吻創作的。詩中描述的鮰魚是一種想象中的奇特魚類,它的頭部是由粉紅色的石頭構成,卻沒有真正的骨骼;它的身體是雪白色的河豚,卻沒有具有藥用價值的部分。這種魚具有離奇的形態,不符合常理,表現出詩人的幽默和想象力。
在最后兩句中,詩人向天公和河伯寄語,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天公是指掌管天氣的神靈,河伯是指掌管河流的神靈。詩人希望能夠獲得這種水中精靈的鱗片,暗示他希望擁有這種離奇的魚類,以增添生活的趣味和神秘感。
整首詩以戲謔的語氣寫就,通過對鮰魚的夸張描繪,展現了蘇軾對奇異事物的興趣和幽默風趣的一面。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蘇軾對于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想象力的追求,同時也展示了他對自然界的獨特觀察和感悟。
“雪白河豚不藥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zuò huí yú yī jué
戲作鮰魚一絕
fěn hóng shí shǒu réng wú gǔ, xuě bái hé tún bù yào rén.
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
jì yǔ tiān gōng yǔ hé bó, hé fáng qǐ yǔ shuǐ jīng lín.
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
“雪白河豚不藥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