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啄扣君容膝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剝啄扣君容膝戶”全詩
剝啄扣君容膝戶,巍峨笑我切云冠。
問羊獨怪初平在,牧豕應同德曜看。
肯把參同較同異,小窗相對為研丹。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秦少游韻贈姚安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秦少游韻贈姚安世》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帝城如海欲尋難,
肯舍漁舟到杏壇。
剝啄扣君容膝戶,
巍峨笑我切云冠。
問羊獨怪初平在,
牧豕應同德曜看。
肯把參同較同異,
小窗相對為研丹。
中文譯文:
如同大海般遼闊的帝城,我愿意尋找一些困難,
愿意舍棄漁舟而來到杏壇。
我剝去我的頭巾,扣擊你的膝蓋,
你高大威嚴地笑著看我,戴著云冠。
我詢問羊的位置,奇怪初平在哪里,
牧豕應該與德曜一同觀看。
我愿意將參與同較量的不同之處,
在小窗前面相對著一起探討研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寫給姚安世的贈詩,描繪了蘇軾和姚安世的學問交流和思想碰撞。
首先,蘇軾將帝城比喻為廣闊的大海,意味著在這座城市中尋找知識和困難是一種挑戰和追求。他表示愿意放下自己的漁舟,意味著愿意離開舒適的環境,前往杏壇(指姚安世的住所)與他交流。
然后,蘇軾形容自己剝去頭巾,扣擊姚安世的膝蓋,表達了他虛心求教的態度。姚安世巍峨高大,笑著看著蘇軾,象征著姚安世的學識和地位。
接下來,蘇軾提到羊和豕,這是兩個象征德行的動物。他詢問羊的位置,表示對姚安世的學問和德行的向往和敬重,同時他也認為牧豕應該和德曜一起觀看,意味著德行和學問是相輔相成的。
最后,蘇軾表示愿意將各自的見解和理念進行比較,一同探討其中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他們在小窗前面相對,進行學術的研究和討論,比喻為研磨丹藥,意味著他們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可以產生新的智慧和見解。
整首詩表達了蘇軾對姚安世學問和德行的敬重和向往,同時也表現了蘇軾對知識和學術的追求和思辨的態度,以及他對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的重視。
“剝啄扣君容膝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qín shǎo yóu yùn zèng yáo ān shì
次秦少游韻贈姚安世
dì chéng rú hǎi yù xún nán, kěn shě yú zhōu dào xìng tán.
帝城如海欲尋難,肯舍漁舟到杏壇。
bāo zhuó kòu jūn róng xī hù, wēi é xiào wǒ qiè yún guān.
剝啄扣君容膝戶,巍峨笑我切云冠。
wèn yáng dú guài chū píng zài, mù shǐ yīng tóng dé yào kàn.
問羊獨怪初平在,牧豕應同德曜看。
kěn bǎ cān tóng jiào tóng yì, xiǎo chuāng xiāng duì wèi yán dān.
肯把參同較同異,小窗相對為研丹。
“剝啄扣君容膝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