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下幽亭近水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橋下幽亭近水寒”全詩
市廛得此尤堪隱,老者於今只自安。
飯後徐行扶竹杖,倦來穩坐倚蒲團。
眼明能展鍾王帖,絕勝前人映雪看。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安老亭詩》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安老亭詩》是蘇軾的作品,描述了一個安靜而幽美的亭子,以及老者在亭中的自得和悠然自得的景象。由于詩中有一處字缺失,以下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橋下幽亭近水寒,
倩誰□字在楣端。
市廛得此尤堪隱,
老者於今只自安。
飯後徐行扶竹杖,
倦來穩坐倚蒲團。
眼明能展鍾王帖,
絕勝前人映雪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座幽靜而靚麗的亭子,位于橋下靠近冰冷的水邊。詩人疑惑地問,亭子上楣端上刻著誰的名字。這個亭子被建造在市廛附近,非常適合隱居,而老者現在只是自我安慰。飯后,老者慢慢地散步,扶著竹杖。當他疲倦時,舒服地坐在蒲團上。老者的視力很好,可以展示出鐘王的書法作品,勝過前人,仿佛看到了雪景的美麗。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景象。亭子位于橋下,靠近寒冷的水邊,營造出幽靜、涼爽的氛圍。詩人借著描寫亭子上楣端上的字,表達了對歷史和文化的好奇,并傳達了對過去人物的尊敬和思考。亭子所在的位置被詩人視為一個理想的隱居之所,老者在此自得其樂,體現了對寧靜和自在生活的追求。詩中的"竹杖"和"蒲團"等細節描寫,進一步強調了老者悠閑自得的狀態。最后,老者能夠欣賞到鐘王的書法作品,超越了前人,這一景象象征著老者的眼光獨到和卓越的人生境界。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亭子和老者的描寫,表達了追求寧靜、自在和藝術的人生態度。它展示了蘇軾對自然景色和藝術的敏銳感知,并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對比,營造出一種平和而寧靜的氛圍。
“橋下幽亭近水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ān lǎo tíng shī
安老亭詩
qiáo xià yōu tíng jìn shuǐ hán, qiàn shuí zì zài méi duān.
橋下幽亭近水寒,倩誰□字在楣端。
shì chán dé cǐ yóu kān yǐn, lǎo zhě yú jīn zhǐ zì ān.
市廛得此尤堪隱,老者於今只自安。
fàn hòu xú xíng fú zhú zhàng, juàn lái wěn zuò yǐ pú tuán.
飯後徐行扶竹杖,倦來穩坐倚蒲團。
yǎn míng néng zhǎn zhōng wáng tiē, jué shèng qián rén yìng xuě kàn.
眼明能展鍾王帖,絕勝前人映雪看。
“橋下幽亭近水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