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云生之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雖云生之艱”全詩
雖云生之艱,與石相終死。
韓子俯仰人,但愛平地美。
土膏扎烡壤,成壞幾何耳。
君看此槎牙,豈有可移理。
蒼龍轉玉骨,黑虎抱金柅。
書師亦可人,使我毛發起。
當年落篳意,正欲饑韓子。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柏石圖詩》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柏石圖詩》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柏生兩石間,
天命本如此。
雖云生之艱,
與石相終死。
韓子俯仰人,
但愛平地美。
土膏扎烡壤,
成壞幾何耳。
君看此槎牙,
豈有可移理。
蒼龍轉玉骨,
黑虎抱金柅。
書師亦可人,
使我毛發起。
當年落篳意,
正欲饑韓子。
中文譯文:
柏樹生長在兩塊石頭之間,
這是天命使然。
盡管柏樹生長艱難,
卻與石頭一同終老。
韓子仰視或低頭,
只喜歡平坦的地面美景。
土壤的肥沃與貧瘠,
受命運掌控。
君子觀看這些凹凸不平的石頭,
豈能理解其價值所在。
蒼龍將其玉骨轉化,
黑虎緊抱其金色斑紋。
書法大師也能引起人們的贊嘆,
讓我全身的毛發豎起來。
當年我放下了書竿的意愿,
正欲追逐韓子的學問。
詩意和賞析:
蘇軾的《柏石圖詩》以簡潔而意味深長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柏樹生長在石頭之間的景象,并聯系了韓子、蒼龍、黑虎和書法等元素,表達出作者對自然界的觀察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中柏樹的生長艱難與石頭相伴終老,暗喻人生的坎坷與不易。韓子的態度和觀點被提及,他只看重眼前的美景,而忽略了生命中的艱辛和困境。土壤的肥瘠與貧瘠象征著命運的擺布,暗示人們的命運是無法自主掌握的。
詩中的凹凸不平的石頭和槎牙象征著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戰,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眼光無法理解其價值的失望。蒼龍轉化為玉骨、黑虎擁抱金柅等形象,寓意著寶貴的東西常常被人忽視或誤解。
最后,詩中提到書法大師,表達了作者對藝術的熱愛和對才華的向往。他放下了書竿,意欲追求韓子的學問,表達了作者對學問和知識的渴望。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蘇軾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比喻,傳達了作者對生命坎坷和困境的認識,以及對價值和才華的思考。詩意深遠,賞析時需要仔細品味其中的意象和隱喻,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主旨和情感。
“雖云生之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ǎi shí tú shī
柏石圖詩
bǎi shēng liǎng shí jiān, tiān mìng běn rú cǐ.
柏生兩石間,天命本如此。
suī yún shēng zhī jiān, yǔ shí xiāng zhōng sǐ.
雖云生之艱,與石相終死。
hán zi fǔ yǎng rén, dàn ài píng dì měi.
韓子俯仰人,但愛平地美。
tǔ gāo zhā guāng rǎng, chéng huài jǐ hé ěr.
土膏扎烡壤,成壞幾何耳。
jūn kàn cǐ chá yá, qǐ yǒu kě yí lǐ.
君看此槎牙,豈有可移理。
cāng lóng zhuǎn yù gǔ, hēi hǔ bào jīn nǐ.
蒼龍轉玉骨,黑虎抱金柅。
shū shī yì kě rén, shǐ wǒ máo fà qǐ.
書師亦可人,使我毛發起。
dāng nián luò bì yì, zhèng yù jī hán zi.
當年落篳意,正欲饑韓子。
“雖云生之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