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回日漸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朝回日漸長”全詩
歲美風先應,朝回日漸長。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皇太妃閣五首一》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皇太妃閣五首一》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皇太妃閣的景色和時間的流逝。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皇太妃閣五首一
葦桃猶在戶,
椒柏已稱觴。
歲美風先應,
朝回日漸長。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皇太妃閣的景色和時間的流逝。葦和桃花仍然盛開在閣前,而椒和柏樹已經用來稱酒杯。美麗的春風先來迎接新年,而早晨的回歸逐漸變得更長。
賞析:
蘇軾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將皇太妃閣的美景和時間的變遷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兩句"葦桃猶在戶,椒柏已稱觴"采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對葦桃和椒柏的描繪,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事物的更替。葦桃依然盛開在閣前,象征著春天的美好;而椒柏已經被用來稱酒杯,暗示了歲月的變遷和人事的消逝。
接下來的兩句"歲美風先應,朝回日漸長"則表達了時間的推移。歲美風先應,指的是美麗的春風早已抵達,迎接著新的一年。而"朝回日漸長"則暗示著早晨的回歸時間逐漸變得更長,意味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增長。整首詩詞以皇太妃閣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時間的變遷,表達了人生短暫而充滿變化的特點,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蘇軾的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通過皇太妃閣的景色和時間的流逝,傳遞了深邃的哲理和對生命的思考,給人以啟迪和共鳴。
“朝回日漸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g tài fēi gé wǔ shǒu yī
皇太妃閣五首一
wěi táo yóu zài hù, jiāo bǎi yǐ chēng shāng.
葦桃猶在戶,椒柏已稱觴。
suì měi fēng xiān yīng, cháo huí rì jiàn zhǎng.
歲美風先應,朝回日漸長。
“朝回日漸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