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病行收麋鹿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謝病行收麋鹿姿”全詩
翠羽若知牛有角,空瓶何必井之眉。
還朝暫接鵷鸞翼,謝病行收麋鹿姿。
記取和詩三益友,他年弭節過仇池。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見和仇池》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見和仇池》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上窮非想亦非非,
上指高處,非指不是。此句意為高處的景色,不僅不是想象出來的,也不是虛妄的。
下與風輪共一癡。
下指低處,與風輪一起同樣癡迷。
翠羽若知牛有角,
翠羽指孔雀,若知道牛也有角。
空瓶何必井之眉。
空瓶指沒有酒的酒瓶,何必要井的眉毛。
還朝暫接鵷鸞翼,
暫時回朝,暫時接受鵷鸞的翅膀。
謝病行收麋鹿姿。
因病謝絕行動,收起麋鹿的姿態。
記取和詩三益友,
銘記和詩能帶來三種益友。
他年弭節過仇池。
他年將會棄掉一切束縛,去仇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蘇軾對自然的熱愛與追求自由的情感。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作者對高處和低處景色的感受,他認為高處的景色并非想象出來的,也不是虛妄的,而低處的景色與風輪一起同樣癡迷。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在自然景物中體驗到了美的感受,認為自然景色與人的情感可以相通,相互共鳴。
接下來的兩句中,蘇軾以孔雀和牛為象征,表達了對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平等關懷。他說,如果孔雀知道牛也有角,就不會自視高貴,認為自己獨一無二。這里暗示了對人類社會中不同階層和身份的思考,呼吁人們應該摒棄傲慢和偏見,實現平等和和諧。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的個人情感和對未來的期許。他說,暫時回朝接受權力的翅膀,暫時放下病痛,收起麋鹿的姿態。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對權力和繁文縟節的矛盾感受,他希望在未來能夠摒棄這些束縛,追求自由和真實的生活。
全詩表達了蘇軾對自然的熱愛和追求自由的情感,同時也借自然景物抒發了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對平等和和諧的向往。整體上,這首詩詞在意境上清新自然,語言簡練,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內涵。
“謝病行收麋鹿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hé chóu chí
見和仇池
shàng qióng fēi xiǎng yì fēi fēi, xià yǔ fēng lún gòng yī chī.
上窮非想亦非非,下與風輪共一癡。
cuì yǔ ruò zhī niú yǒu jiǎo, kōng píng hé bì jǐng zhī méi.
翠羽若知牛有角,空瓶何必井之眉。
hái cháo zàn jiē yuān luán yì, xiè bìng xíng shōu mí lù zī.
還朝暫接鵷鸞翼,謝病行收麋鹿姿。
jì qǔ hè shī sān yì yǒu, tā nián mǐ jié guò chóu chí.
記取和詩三益友,他年弭節過仇池。
“謝病行收麋鹿姿”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