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會有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出處會有役”全詩
澹然都無營,百年何由畢。
山林等憂患,軒冕亦戲劇。
我未即歸休,師寧便安逸。
王城滿豪杰,議論紛黑白。
圣諦第一義,對面誰不識。
師來亦何事,孤月掛空碧。
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出岫本無心,既雨歸亦得。
珠泉有舊約,何年掛瓶錫。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送小本禪師赴法云》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小本禪師赴法云》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廣闊的天地間流浪,行程必定有所束縛。
心境平和,毫無私欲,百年的歲月如何結束。
山林和世間的煩惱一樣微不足道,王侯將相的興衰也只是戲劇。
我還未能放下,禪師卻早已安逸。
王城中充滿了英雄豪杰,議論紛紛黑白不一。
對于圣諦的第一義,面對的人又有誰能理解。
禪師來了又有何事,孤月懸掛在空碧之中。
我的身軀如同浮云,何處可限制南北。
最初離開山岫時并無心思,既然下了雨也能得到歸宿。
珠泉有著舊時的約定,何時能掛上瓶錫。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禪師離開的心境和蘇軾對其的送別之情。詩中描繪了禪師超脫塵世的境界,他心境平和,不受世俗的紛擾和功利之累。蘇軾則表達了對禪師的敬佩和羨慕,認為禪師能夠遠離塵囂,安逸自在,而自己則仍未能放下世間的牽絆。詩中還通過對王城的描繪,展示了世俗之中的榮辱得失和議論紛紛,與禪師超然的心境形成鮮明的對比。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禪師灑脫境界的贊嘆和自身的無奈之情。通過對禪師的贊美和對自身的反思,詩中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境界的思考。禪師以超然的姿態面對世間的憂患和榮辱,與現實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禪宗追求心靈自由和超脫的精神。
整首詩以禪師的離去為主線,通過描繪禪師的境界和自己的感慨,表達了對禪宗思想的崇敬和追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和對禪師的贊美,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禪師超脫世俗的心境和蘇軾對其的敬佩之情。整首詩意境高遠,語言簡練,表達了對禪宗思想的贊嘆和對人生境界的思考,具有深遠的意義。
“出處會有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iǎo běn chán shī fù fǎ yún
送小本禪師赴法云
yù xíng tiān yǔ jiān, chū chù huì yǒu yì.
寓形天宇間,出處會有役。
dàn rán dōu wú yíng, bǎi nián hé yóu bì.
澹然都無營,百年何由畢。
shān lín děng yōu huàn, xuān miǎn yì xì jù.
山林等憂患,軒冕亦戲劇。
wǒ wèi jí guī xiū, shī níng biàn ān yì.
我未即歸休,師寧便安逸。
wáng chéng mǎn háo jié, yì lùn fēn hēi bái.
王城滿豪杰,議論紛黑白。
shèng dì dì yī yì, duì miàn shuí bù shí.
圣諦第一義,對面誰不識。
shī lái yì hé shì, gū yuè guà kōng bì.
師來亦何事,孤月掛空碧。
shì shēn rú fú yún, ān dé xiàn nán běi.
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chū xiù běn wú xīn, jì yǔ guī yì dé.
出岫本無心,既雨歸亦得。
zhū quán yǒu jiù yuē, hé nián guà píng xī.
珠泉有舊約,何年掛瓶錫。
“出處會有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