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知靜者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貧知靜者性”全詩
塞上得阮生,迥繼先父祖。
貧知靜者性,自益毛發古。
車馬入鄰家,蓬蒿翳環堵。
清詩近道要,識子用心苦。
尋我草徑微,褰裳蹋寒雨。
更議居遠村,避喧甘猛虎。
足明箕潁客,榮貴如糞土。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貽阮隱居》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貽阮隱居》是杜甫的一首詩,描寫了陳留風俗衰敗,人物世間無數,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杜甫卻發現了一個迥異于常人的阮生。阮生形容貧寒,但有著深藏于底的智慧和才情。詩中還表達了杜甫對于清新詩歌的追求,以及他對于真知灼見的珍視。最后,杜甫思考著是否要避開喧囂,獨自居住于偏遠的村落,以避免被權貴所迷惑。他在詩中表達了對于清貧但清靜的生活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陳留的風俗衰敗,
人物在世間并不多。
然而,在邊塞地區,我遇到了阮生,
他繼承了先父祖輩的遺志。
他雖然貧窮,但內心平和,
他自覺地灑掃自己古老的頭發。
他的車馬進入了鄰家,
茅草和幽暗的環境圍繞著他。
清新的詩歌接近真理,
要識別真知灼見需要付出艱辛。
我在尋找阮生時走過了小徑,
挽起衣袖踏著寒雨。
我再次考慮是否去居住在遠離喧囂的村莊,
避開猛虎一般的權貴。
我寧愿是明眸皓齒的箕潁客,
也不愿成為榮華富貴如同糞土。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深藏于底的智者阮生與世俗的對照。陳留地區風俗敗壞,不少人對于阮生的存在并不重視。然而,阮生貧窮,但是他清靜自守,追求知識和藝術。詩中還表達了杜甫對于清新詩歌和真知灼見的追求,認為寫作要接近真理,需要有智慧和經歷來支撐。最后,詩人思考著是否要遠離喧囂,選擇一個安靜的村莊居住,避開權貴的紛擾。他對于清貧但清靜的生活表示向往,并表達了自己寧愿做一個普通而清靜的人,也不愿成為榮華富貴但虛無的存在。整首詩意味深長,揭示出杜甫對于人生和價值觀的思考。
“貧知靜者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 ruǎn yǐn jū
貽阮隱居
chén liú fēng sú shuāi, rén wù shì bù shù.
陳留風俗衰,人物世不數。
sāi shàng dé ruǎn shēng, jiǒng jì xiān fù zǔ.
塞上得阮生,迥繼先父祖。
pín zhī jìng zhě xìng, zì yì máo fà gǔ.
貧知靜者性,自益毛發古。
chē mǎ rù lín jiā, péng hāo yì huán dǔ.
車馬入鄰家,蓬蒿翳環堵。
qīng shī jìn dào yào, shí zi yòng xīn kǔ.
清詩近道要,識子用心苦。
xún wǒ cǎo jìng wēi, qiān shang tà hán yǔ.
尋我草徑微,褰裳蹋寒雨。
gèng yì jū yuǎn cūn, bì xuān gān měng hǔ.
更議居遠村,避喧甘猛虎。
zú míng jī yǐng kè, róng guì rú fèn tǔ.
足明箕潁客,榮貴如糞土。
“貧知靜者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