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云靈境歸賢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或云靈境歸賢者”全詩
遠托鰲頭轉滄海,來依鵬背負青天。
或云靈境歸賢者,又恐神功亦偶然。
聞道新春恣游覽,羨君平地作飛仙。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孫職方蒼梧山》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孫職方蒼梧山》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蒼梧奇事豈虛傳,
荒怪還須問子年。
遠托鰲頭轉滄海,
來依鵬背負青天。
或云靈境歸賢者,
又恐神功亦偶然。
聞道新春恣游覽,
羨君平地作飛仙。
詩意:
這首詩詞以蒼梧山為背景,描述了山中的神奇景觀和傳說。蘇軾讓人們懷疑蒼梧山上的奇異事件是否真實存在,他將這些荒誕離奇的事情歸因于時間的推移。他說,那些神奇的景觀遠離人們的視線,好像鰲魚潛入深海,或者鵬鳥背負著蒼穹。有人說這些景觀是智者的歸宿,但蘇軾又擔心這些神奇的景觀只是偶然而已。他聽說在新春時節,有人可以自由地游覽這些奇景,他羨慕那些能夠在平地上成為飛仙的人。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蒼梧山的奇異景觀,表達了蘇軾對于神秘事物和人類追求超越常規的向往。他在開篇就質疑蒼梧山上的奇事是否真實存在,給人一種神秘而詭異的感覺。他將蒼梧山上的景觀比喻為鰲魚潛入深海和鵬鳥背負蒼穹,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這些離奇的景象。詩中還暗示了人們對于神秘事物的追求和思考,有人認為這些景觀是智者的歸宿,但蘇軾卻認為這種神奇可能只是偶然發生的。最后,他表達了自己對于能夠親自體驗這些神奇景觀的羨慕之情,將其比喻為在平地上作飛仙,顯示了對于超越塵世的向往和渴望。整首詩詞以蒼梧山的神奇景觀和人們對于神秘事物的追求為主題,以充滿幻想和遙遠的意象,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詩意和對于人生的思考。
“或云靈境歸賢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ūn zhí fāng cāng wú shān
次韻孫職方蒼梧山
cāng wú qí shì qǐ xū chuán, huāng guài hái xū wèn zi nián.
蒼梧奇事豈虛傳,荒怪還須問子年。
yuǎn tuō áo tóu zhuǎn cāng hǎi, lái yī péng bēi fù qīng tiān.
遠托鰲頭轉滄海,來依鵬背負青天。
huò yún líng jìng guī xián zhě, yòu kǒng shén gōng yì ǒu rán.
或云靈境歸賢者,又恐神功亦偶然。
wén dào xīn chūn zì yóu lǎn, xiàn jūn píng dì zuò fēi xiān.
聞道新春恣游覽,羨君平地作飛仙。
“或云靈境歸賢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