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饌已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先生饌已缺”全詩
攝衣造兩塾,窺戶無一人。
邦風方杞夷,廟貌猶殷因。
先生饌已缺,弟子散莫臻。
忍饑坐談道,嗟我亦晚聞。
永言百世祀,未補平生勤。
今此復何國,豈與陳蔡鄰。
永愧虞仲翔,弦歌滄海濱。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示周掾祖謝》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示周掾祖謝》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聞有古學舍,竊懷淵明欣。
我聽說有一所古老的學府,心中暗自思念著淵明的歡喜。
攝衣造兩塾,窺戶無一人。
我穿著樸素的衣裳,在兩所學府間徘徊,窺視門戶卻沒有一個人。
邦風方杞夷,廟貌猶殷因。
國家的風尚仍然像杞國的夷族,廟宇的容貌依然保持著殷商的風格。
先生饌已缺,弟子散莫臻。
先生的盛宴已經缺席,弟子們散落無處尋找。
忍饑坐談道,嗟我亦晚聞。
我忍受著饑餓,坐下來談論道義,嘆息自己聽到得太遲。
永言百世祀,未補平生勤。
雖然能夠永遠被人祭祀,卻不能彌補一生的勤奮。
今此復何國,豈與陳蔡鄰。
如今我又在何國,難道與陳蔡相鄰嗎?
永愧虞仲翔,弦歌滄海濱。
永遠感到愧疚,像虞仲翔一樣,弦歌在滄海之濱。
這首詩詞以蘇軾對古學府的思念和對先賢的敬仰為主題。詩人聽到有關古學府的消息,心中充滿對淵明(指古代文學家陶淵明)的喜悅。他來到學府周圍,但卻沒有見到任何人。通過描寫國家的風尚和廟宇的風格,詩人表達了他對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對傳統價值的思考。
詩中提到的先生和弟子暗指古代學者和學生,而先生的盛宴缺席和弟子散落無處尋找,象征著古代學問的衰落和傳承的中斷。詩人忍饑坐下來談論道義,表達了他對學問的執著和對時代變遷的遺憾。他認為自己晚了解到這些道理,無法彌補自己一生的勤奮。
最后幾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所處的時代和環境的疑惑和不滿。他不知道自己現在身處何國,是否與陳蔡等地相鄰,暗示他對當時的政治局勢和社會環境的失望和不滿。最后一句詩中的虞仲翔是指古代文學家虞集,他的弦歌代表著他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嘆和思考。
整首詩表達了蘇軾對古代學問的懷念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以及對傳統價值的反思和對自身所處環境的不滿。它展現了詩人對學問、道義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他對自己的批判和自省譯文:
聽說有座古老的學府,我暗自懷念淵明的歡喜。
我穿著樸素的衣裳,在兩所學府間徘徊,窺視門戶卻沒有一個人。
國家的風尚仍然像杞國的夷族,廟宇的容貌依然保持著殷商的風格。
先生的盛宴已經缺席,弟子們散落無處尋找。
我忍受著饑餓,坐下來談論道義,嘆息自己聽到得太遲。
雖然能夠永遠被人祭祀,卻不能彌補一生的勤奮。
如今我又在何國,難道與陳蔡相鄰嗎?
永遠感到愧疚,像虞仲翔一樣,弦歌在滄海之濱。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對古代學府和學問的思念,以及對時代變遷和傳統文化的反思。詩人對古學府的消息充滿喜悅,但當他親自前去時卻發現學府空無一人。通過描寫國家的風尚和廟宇的風格,詩人表達了對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對傳統價值的思考。他感嘆先賢的盛宴已成缺席,弟子們散落無處,暗示了學問的衰落和傳承的中斷。
詩中詩人忍饑坐下談論道義,表現了他對學問的執著和對時代變遷的遺憾。他認為自己晚了解到這些道理,無法彌補自己一生的勤奮。最后幾句表達了詩人對所處時代和環境的不滿和疑惑,他對自己身處何國的情況產生疑問,暗示了他對當時政治局勢和社會環境的失望。最后一句以虞仲翔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嘆和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情感表達和思辨風格,展示了對古代學問和文化的懷念與敬仰。詩中的景物描寫和對古代風俗的描繪,勾勒出一個古老而莊重的學府形象。詩人通過對學府的寂靜和空蕩的描繪,表達了對學問的衰落和傳承中斷的憂慮。他對時代變遷和自身所處環境的疑惑和不滿,進一步凸顯了他對傳統價值的反思。
此詩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學問的執著、對時代的思考以及對自身處境的感嘆。蘇軾在詩中展現了深厚的人文情懷和對文化傳統的關注,同時也透露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整首詩言簡意賅,意境深遠,給人以思索和啟迪。它從一個個人的視角,折射出時代的變革和文化的斷裂,呈現出一種對傳統價值的思考和對人
“先生饌已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shì zhōu yuàn zǔ xiè
和陶示周掾祖謝
wén yǒu gǔ xué shè, qiè huái yuān míng xīn.
聞有古學舍,竊懷淵明欣。
shè yī zào liǎng shú, kuī hù wú yī rén.
攝衣造兩塾,窺戶無一人。
bāng fēng fāng qǐ yí, miào mào yóu yīn yīn.
邦風方杞夷,廟貌猶殷因。
xiān shēng zhuàn yǐ quē, dì zǐ sàn mò zhēn.
先生饌已缺,弟子散莫臻。
rěn jī zuò tán dào, jiē wǒ yì wǎn wén.
忍饑坐談道,嗟我亦晚聞。
yǒng yán bǎi shì sì, wèi bǔ píng shēng qín.
永言百世祀,未補平生勤。
jīn cǐ fù hé guó, qǐ yǔ chén cài lín.
今此復何國,豈與陳蔡鄰。
yǒng kuì yú zhòng xiáng, xián gē cāng hǎi bīn.
永愧虞仲翔,弦歌滄海濱。
“先生饌已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