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門有月樹下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鹿門有月樹下行”全詩
世所奔趨我獨棄,我已有余彼不足。
鹿門有月樹下行,虎溪無風舟上宿。
不識當時捕魚客,但愛長康畫金粟。
杜口如今不復言,龐公為人不曲局。
東西有人問老翁,為道明燈照華屋。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龐公》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龐公》
襄陽龐公少檢束,
白發不髡亦不俗。
世所奔趨我獨棄,
我已有余彼不足。
鹿門有月樹下行,
虎溪無風舟上宿。
不識當時捕魚客,
但愛長康畫金粟。
杜口如今不復言,
龐公為人不曲局。
東西有人問老翁,
為道明燈照華屋。
中文譯文:
龐公,年少時不受約束,
拒絕剃發,也不追求世俗的華麗。
世人奔忙追逐,而我獨自放棄,
我已經擁有足夠,不再追求他人所欲。
月亮升起在鹿門之間,我步行在樹下,
在虎溪邊沒有風的船上過夜。
我不認識當時的漁夫,
但我喜愛畫中的長康和金色的粟。
如今我閉口不再言語,
龐公為人正直不曲屈。
從東到西有人來問老翁,
詢問明燈為何照耀華麗的宅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龐公為主人公,表達了作者蘇軾對龐公高潔獨立的贊賞。龐公年少時沒有受到世俗的束縛,不追求外在的華麗,而是保持自己的本真。他與眾不同,放棄了世俗的追逐,認為已經擁有足夠的東西,不再追求他人所追求的財富和名利。
詩中描繪了龐公在鹿門下行走的景象,形容月亮升起,落在樹下,表現了一種寧靜和與自然的親近。他在沒有風的虎溪上的船上過夜,展現了他遠離塵囂,追求寧靜和獨立的生活態度。
詩中出現了"長康畫金粟"的描寫,表達了龐公對繪畫藝術的喜愛。他并不認識當時的畫家,但欣賞畫中所表現的美景,這體現了他對純粹的藝術的追求和欣賞。
詩的最后兩句,以龐公為代表的老翁被人問起明燈照耀華麗宅邸的原因,傳遞出龐公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人格,使他得到他人的尊敬和敬仰。
整首詩通過龐公的形象,表達了對追求真實自我的贊賞和對高尚品德的推崇。龐公以其獨立、純粹和正直的生活態度,展示了一種追求內心自由和高尚境界的人生追求。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龐公的形象和境界,反映了作者對人格高尚和追求真實自我的向往。
“鹿門有月樹下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áng gōng
龐公
xiāng yáng páng gōng shǎo jiǎn shù, bái fà bù kūn yì bù sú.
襄陽龐公少檢束,白發不髡亦不俗。
shì suǒ bēn qū wǒ dú qì, wǒ yǐ yǒu yú bǐ bù zú.
世所奔趨我獨棄,我已有余彼不足。
lù mén yǒu yuè shù xià xíng, hǔ xī wú fēng zhōu shàng sù.
鹿門有月樹下行,虎溪無風舟上宿。
bù shí dāng shí bǔ yú kè, dàn ài cháng kāng huà jīn sù.
不識當時捕魚客,但愛長康畫金粟。
dù kǒu rú jīn bù fù yán, páng gōng wéi rén bù qū jú.
杜口如今不復言,龐公為人不曲局。
dōng xī yǒu rén wèn lǎo wēng, wèi dào míng dēng zhào huá wū.
東西有人問老翁,為道明燈照華屋。
“鹿門有月樹下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