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逢臃腫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多逢臃腫民”全詩
浮嵐常作雨,冷氣不知春。
少見寬平路,多逢臃腫民。
欲知何處遠,巫峽是西鄰。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題女唱驛》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女唱驛》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攪轡金房道,
崎嶇難具陳。
浮嵐常作雨,
冷氣不知春。
少見寬平路,
多逢臃腫民。
欲知何處遠,
巫峽是西鄰。
譯文:
推動車輛,行駛在金房道,
曲折崎嶇難以具體陳述。
飄渺的云霧常常帶來雨,
寒冷的氣息不知道春天的消息。
很少見到寬闊平坦的道路,
常常遇到臃腫的人民。
如果想知道哪里更遠,
那就是巫山峽,位于西方。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旅途中的環境為主題,展示了作者在旅行途中的感受和觀察。詩中的金房道指的是一條曲折崎嶇的道路,象征著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艱難。浮嵐常作雨,冷氣不知春表達了作者的感嘆,暗示著長時間的困苦和寒冷,不見春天的希望。
在旅途中,作者感嘆很少見到寬闊平坦的道路,而常常遇到臃腫的人民,這里可以理解為社會中的腐敗和扭曲。最后兩句詩則提到了巫山峽,將遠方的景色與當前的環境形成對比,向讀者展示了遠離現實世界的向往和遙遠之處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旅途中的環境和感受,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對遠方的向往。蘇軾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人生道路曲折和艱難的感受,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批判。
詩中的巫山峽被描繪為遠方的遙遠之處,象征著詩人內心深處的向往和渴望。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明快的節奏和意象鮮明的描寫,展現了蘇軾獨特的藝術風格。
這首詩詞通過詩人對旅途環境的觀察和感悟,傳達了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和對遠方的向往之情,展示了蘇軾深邃的思想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詩中流露出一種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世界的追求,給人以思考和啟示。
“多逢臃腫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nǚ chàng yì
題女唱驛
jiǎo pèi jīn fáng dào, qí qū nán jù chén.
攪轡金房道,崎嶇難具陳。
fú lán cháng zuò yǔ, lěng qì bù zhī chūn.
浮嵐常作雨,冷氣不知春。
shǎo jiàn kuān píng lù, duō féng yōng zhǒng mín.
少見寬平路,多逢臃腫民。
yù zhī hé chǔ yuǎn, wū xiá shì xī lín.
欲知何處遠,巫峽是西鄰。
“多逢臃腫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