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將歸釣漢江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逝將歸釣漢江槎”全詩
乘桴我欲従安石,遁世誰能識子嗟。
日上紅波浮碧巘,潮來白浪卷青沙。
清談美景雙奇絕,不覺歸鞍帶月華。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陳海州乘槎亭》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陳海州乘槎亭》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事無涯生有涯,
逝將歸釣漢江槎。
乘桴我欲従安石,
遁世誰能識子嗟。
日上紅波浮碧巘,
潮來白浪卷青沙。
清談美景雙奇絕,
不覺歸鞍帶月華。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蘇軾對人生無常和追求自由的思考。詩人感慨人生的無限廣闊,但也有自己的有限存在,最終將歸于塵土。他比喻自己像是乘坐著一艘小船順流而下,即將回歸漢江之中垂釣。蘇軾表達了對安石的景仰,想要像他一樣遠離塵囂、遁世隱居。然而,他也深感自己的遁世之志,有幾人能夠真正理解呢?詩中描繪了日出時紅色的波浪浮現在青山之巔,潮水涌來時白浪滾滾卷起青沙。清談和美景成為雙重的奇景,不知不覺中,詩人已經馭著馬匹,帶著月華歸來。
賞析:
蘇軾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描繪人生的無限與有限、追求自由與隱逸,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詩中的漢江槎象征著歸途,表達了人生的有限性和不可避免的歸宿。詩人對安石的景仰,體現了他對自由和遁世的向往,但又深知自己的志向并不被眾人所理解。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環境相融合,展示了清談和美景交織出的動人畫面。整首詩通過簡潔而精確的語言,呈現出蘇軾對人生的獨特思考和感悟,同時展示了他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和對美的追求。
“逝將歸釣漢江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hén hǎi zhōu chéng chá tíng
次韻陳海州乘槎亭
rén shì wú yá shēng yǒu yá, shì jiāng guī diào hàn jiāng chá.
人事無涯生有涯,逝將歸釣漢江槎。
chéng fú wǒ yù cóng ān shí, dùn shì shuí néng shí zi jiē.
乘桴我欲従安石,遁世誰能識子嗟。
rì shàng hóng bō fú bì yǎn, cháo lái bái làng juǎn qīng shā.
日上紅波浮碧巘,潮來白浪卷青沙。
qīng tán měi jǐng shuāng qí jué, bù jué guī ān dài yuè huá.
清談美景雙奇絕,不覺歸鞍帶月華。
“逝將歸釣漢江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