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欲江湖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年我欲江湖去”全詩
杯盤慣作陶家客,弦誦常叨孟母鄰。
尚有升堂他日約,豈知負土一阡新。
今年我欲江湖去,暮雨連山宰樹春。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潘推官母李氏挽詞》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潘推官母李氏挽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潘推官母李氏挽詞》
南浦凄涼老逐臣,
東坡還往盡幽人。
杯盤慣作陶家客,
弦誦常叨孟母鄰。
尚有升堂他日約,
豈知負土一阡新。
今年我欲江湖去,
暮雨連山宰樹春。
中文譯文:
南浦凄涼,年老追隨亡國之臣,
東坡(蘇軾)既然離去,也成為了幽居的人。
杯盤之間,慣常作為陶淵明家中的客人,
琴弦之上,常常念叨孟母鄰人。
尚有升堂之日,約定在將來,
豈知命運使我遠離家園,到了陌生的地方。
今年,我打算離開江湖,
夜雨連綿,山中樹木披上春的衣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對自己命運的思考和對離別的感慨。詩人通過描繪南浦凄涼,表達了自己年紀已經老去,卻仍然追隨著失勢的臣子的心情。然而,蘇軾逐漸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一個幽居的人,與東坡離去的境遇相似。
在詩中,蘇軾提到了杯盤和弦誦,暗指自己的文人身份。他作為一個文人,常常以陶淵明和孟母作為自己的榜樣和借鑒。這也暗示了他對文學和學問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詩的后半部分透露出蘇軾對未來的憂慮和不確定感。他表達了希望在將來有機會升堂拜訪的愿望,但卻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履行這個約定,因為他可能會遠離家鄉,遠離熟悉的環境,開始一個新的生活。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即將離開江湖的決心。他描述了連綿的夜雨和山中春樹,將自己的離別與自然景色相映襯,傳達了他對未知未來的期待和對新生活的渴望。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個人命運和情感的變遷,展現了蘇軾對離別和未來的思考。同時,他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借鑒文學典故,豐富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表達。
“今年我欲江湖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ān tuī guān mǔ lǐ shì wǎn cí
潘推官母李氏挽詞
nán pǔ qī liáng lǎo zhú chén, dōng pō hái wǎng jǐn yōu rén.
南浦凄涼老逐臣,東坡還往盡幽人。
bēi pán guàn zuò táo jiā kè, xián sòng cháng dāo mèng mǔ lín.
杯盤慣作陶家客,弦誦常叨孟母鄰。
shàng yǒu shēng táng tā rì yuē, qǐ zhī fù tǔ yī qiān xīn.
尚有升堂他日約,豈知負土一阡新。
jīn nián wǒ yù jiāng hú qù, mù yǔ lián shān zǎi shù chūn.
今年我欲江湖去,暮雨連山宰樹春。
“今年我欲江湖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