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江村繞白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翠竹江村繞白沙”全詩
幽人自種千頭橘,遠客來尋百結花。
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閑試雨前茶。
只疑歸夢西南去,翠竹江村繞白沙。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留題顯圣寺》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題顯圣寺》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渺渺疏林集晚鴉,
孤村煙火梵王家。
幽人自種千頭橘,
遠客來尋百結花。
浮石已干霜后水,
焦坑閑試雨前茶。
只疑歸夢西南去,
翠竹江村繞白沙。
中文譯文:
茫茫疏林中聚集著晚鴉,
孤村里冒出炊煙,是梵王的家。
隱居的人自己種植著千株橘子,
遠道而來的客人尋找著百朵花。
湖中的石頭已經干了,霜后的水已消退,
燒烤的坑洼里試著雨前的新茶。
只懷疑歸程是一場夢,向西南去,
翠竹環繞著江邊的村落,在白沙旁繞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景象,以及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詩人蘇軾通過描繪疏林中的晚鴉、孤村中的煙火、幽靜的人居環境以及自然界的變化,表達了對寧靜生活和自然之美的向往。
詩的開篇描述了疏林中聚集的晚鴉,給人一種渺渺的感覺,暗示了大自然的廣袤和寧靜。接著,描寫了孤村冒出的炊煙,這里是梵王的家,梵王是佛教中的尊稱,暗示了佛教寺廟的存在,給人一種寧靜和神圣的感覺。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隱居的人自己種植千株橘子,以及遠道而來的客人尋找百朵花。這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和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及對遠方客人的期待和歡迎。這種對自然和生活的關注,展示了詩人對簡樸、淳樸生活的向往和推崇。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寫自然界的變化,進一步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情感。浮石已經干了,霜后的水已退去,焦坑試著雨前的新茶。這些描寫展示了時間的流轉和自然界的變化,呈現出一種恬靜和寧謐的氛圍。
最后兩句“只疑歸夢西南去,翠竹江村繞白沙”,表達了詩人內心對歸途的疑慮和追求,翠竹環繞江村,圍繞著白沙繞行,境界寧靜而美麗,給人以希望和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寧靜、自然和淳樸生活的向往,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自然之美的追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文環境的描寫,以及對時間流轉和歸途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觀察和感悟。整首詩詞以寧靜、恬淡的氛圍貫穿始終,給人一種靜謐和舒適的感受,同時也啟發人們對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翠竹江村繞白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tí xiǎn shèng sì
留題顯圣寺
miǎo miǎo shū lín jí wǎn yā, gū cūn yān huǒ fàn wáng jiā.
渺渺疏林集晚鴉,孤村煙火梵王家。
yōu rén zì zhǒng qiān tóu jú, yuǎn kè lái xún bǎi jié huā.
幽人自種千頭橘,遠客來尋百結花。
fú shí yǐ gàn shuāng hòu shuǐ, jiāo kēng xián shì yǔ qián chá.
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閑試雨前茶。
zhǐ yí guī mèng xī nán qù, cuì zhú jiāng cūn rào bái shā.
只疑歸夢西南去,翠竹江村繞白沙。
“翠竹江村繞白沙”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