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山吐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五更山吐月”全詩
玉鉤還掛戶,江練卻明樓。
星河澹欲曉,鼓角冷知秋。
不眠翻五詠,清切變蠻謳。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江月五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月五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夜晚江邊的月色和靜謐的景象。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五更山吐月,
窗迥室幽幽。
玉鉤還掛戶,
江練卻明樓。
星河澹欲曉,
鼓角冷知秋。
不眠翻五詠,
清切變蠻謳。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夜晚江邊的景色和蘇軾內心的感受。夜晚五更時分,山上的月光灑落下來,映照在窗戶上,室內顯得幽靜。玉鉤掛在門戶上,江水倒映著明亮的樓閣。星河閃爍,天色漸漸變亮,鼓角聲傳來,寒意透徹,預示著秋天的到來。蘇軾在這個安靜的夜晚無法入眠,他心境激蕩,思緒萬千,寫下了這五首詠史之作,將他內心的清晰與深沉表達出來。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筆墨描繪了江邊夜晚的景色和自己的情感。通過描寫山上的月光、室內的幽靜和江水的倒影,蘇軾創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使讀者仿佛能夠感受到夜晚江邊的寧靜與美麗。隨著星河的閃爍和鼓角聲的傳來,詩中逐漸增加了一絲涼意,預示著秋天的到來。蘇軾描述的這一系列景象,既展示了他對自然美的敏感和獨特的觀察力,又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內心的起伏。
此外,詩中的表達方式也值得注意。蘇軾運用了對仗、比喻和象征等修辭手法,使詩詞更加生動有力。比如,"五更山吐月"中的對仗和"江練卻明樓"中的比喻,使詩詞更加鮮活。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夜晚江邊景色的獨特感受,展示了他的才華和藝術造詣。
總體而言,《江月五首》是一首將自然景色與內心情感相結合的詩詞作品,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示了蘇軾的詩歌才華和對人生、自然的感悟。
“五更山吐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yuè wǔ shǒu
江月五首
wǔ gēng shān tǔ yuè, chuāng jiǒng shì yōu yōu.
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
yù gōu hái guà hù, jiāng liàn què míng lóu.
玉鉤還掛戶,江練卻明樓。
xīng hé dàn yù xiǎo, gǔ jiǎo lěng zhī qiū.
星河澹欲曉,鼓角冷知秋。
bù mián fān wǔ yǒng, qīng qiē biàn mán ōu.
不眠翻五詠,清切變蠻謳。
“五更山吐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