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舸鴟夷江海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舸鴟夷江海去”全詩
一舸鴟夷江海去,尚余君子六千人。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西湖壽星院此君軒》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湖壽星院此君軒》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述了對西湖壽星院的景色和其中的一位壽星的贊美。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躺下來聆聽輕柔的琴聲,
低頭望見蒼蒼的石碑立在那里。
一只船駛向遙遠的江海,
仍有六千位君子留在這里。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參觀西湖壽星院時的景色和感受。他躺在院子里,靜靜地聆聽著美妙的琴聲,感受著寧靜祥和的氛圍。他低頭看到一塊蒼蒼的石碑,上面可能刻有壽星的名字。他想象自己乘坐一只船,駛向遠方的江海,而在這里,仍然有數千位品德高尚的君子留下來。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的典型風格表達了他對自然景觀和人文底蘊的贊美。通過描繪壽星院的景色,他展示了自己的感受和聯想。詩中的"謖謖碎龍鱗"形容了琴聲的柔和和細膩,給人以寧靜的感受。"蒼蒼立玉身"則表達了石碑的莊嚴和悠久。蘇軾通過將自然景色與人文背景相結合,表達了對壽星院的景色和文化傳統的喜愛和敬仰。
詩的后半部分,蘇軾用"一舸鴟夷江海去"來暗示自己的離別和遠行的心情。"鴟夷"是古代樂舞中的一種舞姿,可能象征著詩人的離去。他想象自己乘坐一只小船,駛向遙遠的江海,展開新的旅程。然而,他也強調在這里仍然有數千位君子留下來,暗示著他對壽星院的珍視和對那些在此地栽培品德的人們的敬重。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融入了對人文底蘊的思考和贊美。蘇軾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營造出一種寧靜、莊嚴和離別的情感氛圍,展示了他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受和對傳統文化的敬仰。
“一舸鴟夷江海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hú shòu xīng yuàn cǐ jūn xuān
西湖壽星院此君軒
wò tīng sù sù suì lóng lín, fǔ kàn cāng cāng lì yù shēn.
臥聽謖謖碎龍鱗,俯看蒼蒼立玉身。
yī gě chī yí jiāng hǎi qù, shàng yú jūn zǐ liù qiān rén.
一舸鴟夷江海去,尚余君子六千人。
“一舸鴟夷江海去”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