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里思歸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琴里思歸曲”全詩
魚沫依蘋渚,蝸涎上彩楹。
江湖來夢寐,蓑笠負平生。
琴里思歸曲,因君一再行。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藉田》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藉田》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竊脂方紀瑞,布谷未催耕。
魚沫依蘋渚,蝸涎上彩楹。
江湖來夢寐,蓑笠負平生。
琴里思歸曲,因君一再行。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寂靜而優美的田園景象,同時也抒發了詩人的離愁別緒和思歸之情。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歸鄉之路的期待。
賞析:
首聯“竊脂方紀瑞,布谷未催耕。”描繪了初春時節的景象。詩人用“竊脂”一詞,形容了大地由冬天的枯黃逐漸轉為春天的鮮綠。而“布谷未催耕”則意味著農田尚未進行耕作,展示了寧靜的農村景象。
次聯“魚沫依蘋渚,蝸涎上彩楹。”描繪了田園中的水景。詩人用“魚沫依蘋渚”形容河水中的魚兒躍動,水波蕩漾的景象。而“蝸涎上彩楹”則形象地描繪了蝸牛在彩楹上留下的痕跡,凸顯了詩人對微小生命的關注。
三聯“江湖來夢寐,蓑笠負平生。”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人用“江湖來夢寐”來形容自己的夢中經歷和回憶,而“蓑笠負平生”則象征著詩人背負著一生的行囊,準備歸鄉。
末聯“琴里思歸曲,因君一再行。”表達了對歸鄉的期待。詩人通過“琴里思歸曲”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而“因君一再行”則表示了詩人因為對友人的思念而一再踏上歸鄉之路。
整首詩詞以田園景色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歸鄉之路的期待。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象,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熱愛和對情感回歸的向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是蘇軾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
“琴里思歸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tián
藉田
qiè zhī fāng jì ruì, bù gǔ wèi cuī gēng.
竊脂方紀瑞,布谷未催耕。
yú mò yī píng zhǔ, wō xián shàng cǎi yíng.
魚沫依蘋渚,蝸涎上彩楹。
jiāng hú lái mèng mèi, suō lì fù píng shēng.
江湖來夢寐,蓑笠負平生。
qín lǐ sī guī qū, yīn jūn yī zài xíng.
琴里思歸曲,因君一再行。
“琴里思歸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