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歷幽花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寂歷幽花晚”全詩
山城已窮僻,況與城相遠。
我來亦何事,徙倚望云巘。
不見苦吟人,清樽為誰滿。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新城陳氏園次晁補之韻》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新城陳氏園次晁補之韻》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荒涼廢圃秋,
寂歷幽花晚。
山城已窮僻,
況與城相遠。
我來亦何事,
徙倚望云巘。
不見苦吟人,
清樽為誰滿。
中文譯文:
荒涼廢棄的園圃中,秋天的寂靜歷經了幽花的晚霞。
山城已經變得荒僻,與城市相距更遠。
我來到這里又有何事,只是靠在山巔眺望遠方。
不見那些苦心吟唱的人,清樽酒杯為誰而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廢棄的園圃,暗示了時光荏苒、事物易逝的主題。詩人蘇軾通過描繪荒涼的景象和寂靜的秋天,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首先,詩人描述了廢棄的園圃,用詞如“荒涼”、“廢”等表達了園圃的荒蕪和遺憾之感。接著,他提到了秋天的寂靜和幽花的晚霞,通過描繪季節的變遷和花朵漸漸凋零的景象,進一步強調了時光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
詩中還描述了山城的荒僻和與城市的距離,暗示了詩人自身的孤獨和遠離塵囂的心境。他來到這里只是倚在山巔,凝望遠方,表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態度。
最后兩句,“不見苦吟人,清樽為誰滿”,表達了詩人對于文人墨客的思念和對于詩酒之樂的懷念。他感嘆苦心吟唱的人不再出現,不再有人與他共享美酒,反映了他對于逝去的歲月和曾經的友人的留戀之情。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于時光流轉和事物消逝的感慨,以及對于孤獨和友情的思考。通過荒涼的園圃、寂靜的秋天和遠離塵囂的山巔,詩人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情懷和對于逝去歲月的思念。
“寂歷幽花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chéng chén shì yuán cì cháo bǔ zhī yùn
新城陳氏園次晁補之韻
huāng liáng fèi pǔ qiū, jì lì yōu huā wǎn.
荒涼廢圃秋,寂歷幽花晚。
shān chéng yǐ qióng pì, kuàng yǔ chéng xiāng yuǎn.
山城已窮僻,況與城相遠。
wǒ lái yì hé shì, xǐ yǐ wàng yún yǎn.
我來亦何事,徙倚望云巘。
bú jiàn kǔ yín rén, qīng zūn wèi shuí mǎn.
不見苦吟人,清樽為誰滿。
“寂歷幽花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