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氣崢嶸夜插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劍氣崢嶸夜插天”全詩
坐看旸谷浮金暈,遙想錢塘涌雪山。
已覺蒼涼蘇病骨,更煩沆瀣洗衰顏。
忽驚鳥動行人起,飛上千峰紫翠間。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浴日亭(在南海廟前·)》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浴日亭(在南海廟前·)》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劍氣崢嶸夜插天,
瑞光明滅到黃灣。
坐看旸谷浮金暈,
遙想錢塘涌雪山。
已覺蒼涼蘇病骨,
更煩沆瀣洗衰顏。
忽驚鳥動行人起,
飛上千峰紫翠間。
詩意:
這首詩以浴日亭為背景,表達了蘇軾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描繪了夜晚劍氣崢嶸沖天,瑞光閃爍至黃灣的壯麗景象。蘇軾坐在亭中,看著旸谷上升起的金色光暈,遙想遠處的錢塘江上涌動著如雪山般的浪潮。他感到自己的身體已經蒼涼疲憊,面容也因歲月的流轉而顯得憔悴。突然聽到鳥兒的鳴叫和行人的喧嘩,鳥兒飛向千峰間的紫翠之中。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并通過自然景觀的變化抒發了對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劍氣崢嶸、瑞光明滅的描繪,展現了壯麗奇妙的自然景象,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通過旸谷浮金暈和錢塘涌雪山的形象描寫,蘇軾傳達了自然的壯麗與氣勢,以及自然與人類的聯系。詩中的蒼涼病骨和沆瀣洗衰顏,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現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苦難的領悟。最后,鳥兒的驚動和行人的起身,揭示了生活的喧囂和繁忙,與自然的寧靜與壯美形成鮮明對比,也使得詩歌更具生動感和對比效果。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感悟和才華。它將自然與人生相結合,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獨特見解,給讀者帶來審美上的享受和思考的啟示。
“劍氣崢嶸夜插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rì tíng zài nán hǎi miào qián
浴日亭(在南海廟前·)
jiàn qì zhēng róng yè chā tiān, ruì guāng míng miè dào huáng wān.
劍氣崢嶸夜插天,瑞光明滅到黃灣。
zuò kàn yáng gǔ fú jīn yūn, yáo xiǎng qián táng yǒng xuě shān.
坐看旸谷浮金暈,遙想錢塘涌雪山。
yǐ jué cāng liáng sū bìng gǔ, gèng fán hàng xiè xǐ shuāi yán.
已覺蒼涼蘇病骨,更煩沆瀣洗衰顏。
hū jīng niǎo dòng xíng rén qǐ, fēi shàng qiān fēng zǐ cuì jiān.
忽驚鳥動行人起,飛上千峰紫翠間。
“劍氣崢嶸夜插天”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