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分積草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分積草嶺”全詩
颼颼林響交,慘慘石狀變。
山分積草嶺,路異明水縣。
旅泊吾道窮,衰年歲時倦。
卜居尚百里,休駕投諸彥。
邑有佳主人,情如已會面。
來書語絕妙,遠客驚深眷。
食蕨不愿馀,茅茨眼中見。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積草嶺(同谷縣界)》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積草嶺(同谷縣界)》是唐代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連綿的山峰堆積在一起,長時間的陰云籠罩著,陽光逐漸隱沒。樹林中發出呼嘯聲和回響聲,石頭變得陰冷而凄涼。山勢分隔出積草的嶺,道路與明亮的水流縣城不同。旅途中我困倦不堪,年紀漸老時感到疲憊。我卜居在百里之外,不再前往他的彥邑。那個地方有一位善良的主人,他對我像是早已相識。他寫來的信言辭奇妙,讓遠方的客人感到驚喜和深深的眷戀。我吃著蕨菜,不愿意浪費剩余的食物,茅草的屋頂中透過眼睛的窺視。
詩意和賞析:
《積草嶺(同谷縣界)》描繪了杜甫的旅途經歷和內心感受。詩中的連綿山峰和長時間的陰云暗示了旅途的艱難和困苦。樹林中的呼嘯聲和回響聲以及凄涼的石頭,形象地表達了旅途中的孤獨和寂寞。積草嶺和明亮的水流縣城的對比,展現了旅途中的陌生和不適應。詩人感到疲憊和衰老,選擇在百里之外的地方安居,放棄了前往彥邑的計劃。
然而,在詩的最后幾句中,詩人提到了一個善良的主人,他的來信給詩人帶來了驚喜和眷戀之情。這種突然出現的情感轉折,使整首詩增添了一抹溫暖和希望的色彩。詩中的食蕨和茅茨,則表達了詩人樸素和節儉的生活態度。
《積草嶺(同谷縣界)》通過描繪旅途中的困苦和疲憊,以及突然出現的溫暖和希望,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詩中既有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又透露出對人情世故的疲憊和對真情的渴望。整首詩情感真摯,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和思考。
“山分積草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 cǎo lǐng tóng gǔ xiàn jiè
積草嶺(同谷縣界)
lián fēng jī zhǎng yīn, bái rì dì yǐn jiàn.
連峰積長陰,白日遞隱見。
sōu sōu lín xiǎng jiāo, cǎn cǎn shí zhuàng biàn.
颼颼林響交,慘慘石狀變。
shān fēn jī cǎo lǐng, lù yì míng shuǐ xiàn.
山分積草嶺,路異明水縣。
lǚ pō wú dào qióng, shuāi nián suì shí juàn.
旅泊吾道窮,衰年歲時倦。
bǔ jū shàng bǎi lǐ, xiū jià tóu zhū yàn.
卜居尚百里,休駕投諸彥。
yì yǒu jiā zhǔ rén, qíng rú yǐ huì miàn.
邑有佳主人,情如已會面。
lái shū yǔ jué miào, yuǎn kè jīng shēn juàn.
來書語絕妙,遠客驚深眷。
shí jué bù yuàn yú, máo cí yǎn zhōng jiàn.
食蕨不愿馀,茅茨眼中見。
“山分積草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