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桃花細逐楊花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桃花細逐楊花落”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對酒》,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táo huā xì zhú yáng huā luò,詩句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桃花細逐楊花落”全詩

    《曲江對酒》
    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春殿轉霏微。
    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
    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頭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這首詩寫于乾元元年(758)春,是杜甫最后留住長安時的作品。
      一年以前,杜甫只身投奔肅宗李亨,受職左拾遺。因上疏為宰相房琯罷職一事鳴不平,激怒肅宗,遭到審訊。以后,雖仍任拾遺,但有名無實,不受重用。杜甫無所作為,空抱報國之心,不免滿腹牢騷。這首《曲江對酒》便是詩人此種心境的反映。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東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當時京都的第一勝地。
      前兩聯是曲江即景。“苑外江頭坐不歸”,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是帝妃游幸之所。坐不歸,表明詩人已在江頭多時。這個“不”字很有講究,如用“坐未歸”,只反映客觀現象,沒有回去;“坐不歸”,則突出了詩人的主觀意愿,不想回去,可見心中的情緒。這就為三、四聯的述懷作了墊筆。
      以下三句,接寫坐時所見。“水精宮殿轉霏微”,水精宮殿,即苑中宮殿。霏微,迷蒙的樣子。在“宮殿”、“霏微”間,又著一“轉”字,突出了景物的變化。這似乎是承“坐不歸”而來的:久坐不歸,時已向晚,故而宮殿霏微。但是,我們從下面的描寫中,卻看不到日暮的景象,這就透露了詩人另有筆意。浦起龍《讀杜心解》曾將詩人這一時期所寫的《曲江二首》、《曲江對酒》、《曲江對雨》,跟作于安史之亂以前的《麗人行》作過比較,指出:“此處曲江詩,所言皆‘花’、‘鳥’、‘蜻’、‘蝶’。一及宮苑,則云‘巢翡翠’,‘轉霏微’,‘云覆’,‘晚靜’而已。視前此所詠‘云幕’,‘御廚’,覺盛衰在目,彼此一時。”這種看法是有道理的。“水精宮殿轉霏微”所顯示的,即是一種虛空寥落的情景,這個“轉”字,則有時過境遷的意味。
      與此適成對照的,是如期而至的自然界的春色:“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短短一聯,形、神、聲、色、香俱備。“細逐”、“時兼”四字,極寫落花輕盈無聲,飛鳥歡躍和鳴,生動而傳神。兩句襯托出詩人的此時的心緒:久坐江頭,空閑無聊,因而才這樣留意于花落鳥飛。“桃花細逐楊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后杜甫“自以淡筆改三字”(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由擬人法改為描寫法。何以有此改?就因為“桃花欲共楊花語”顯得過于恬適而富有情趣,跟詩人當時仕途失意,懶散無聊的心情不相吻合。
      這一聯用“自對格”,兩句不僅上下對仗,而且本句的某些字詞也相對。此處“桃”對“楊”,“黃”對“白”。鳥分黃白,這是明點,桃楊之色則是暗點:桃花紅而楊花白。這般色彩又隨著花之“細逐”和鳥之“兼飛”而呈現出上下飄舞的動人景象,把一派春色渲染得異常絢麗。
      風景雖好,卻是暮春落花時節。落英繽紛,固然賞心悅目,但也很容易勾起傷春之情,于是三、四聯對酒述懷,轉寫心中的牢騷和愁緒。
      先寫牢騷:“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判,讀潘,“割舍之辭;亦甘愿之辭”(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這兩句的意思是:我整日縱酒,早就甘愿被人嫌棄;我懶于朝參,的確有違世情。這顯然是牢騷話,實際是說:既然人家嫌棄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參?正話反說,更顯其牢愁之盛,又妙在含蓄委婉。這里所說的“人”和“世”,不光指朝廷碌碌之輩,牢騷已經發到了肅宗李亨的頭上。詩人素以“忠君”為懷,但失望過甚時,也禁不住口出微辭。以此二句,足見詩人的憤懣不平之氣。
      最后抒發愁緒:“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徒傷未拂衣”。滄洲,水邊綠洲,古時常用來指隱士的居處。拂衣,指辭官。這一聯是說:只因為微官縛身,不能解脫,故而雖老大傷悲,也無可奈何,終未拂衣而去。這里,以“滄洲遠”、“未拂衣”,和上聯的“縱飲”、“懶朝”形成對照,顯示一種欲進既不能,欲退又不得的兩難境地。杜甫雖然仕途失意,畢生坎坷,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始終如一,直至逝世的前一年(769),他還勉勵友人“致君堯舜付公等,早據要路思捐軀”(《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希望以國事為己任。可見詩人之所以縱飲懶朝,是因為抱負難展,理想落空;他把自己的失望和憂憤托于花鳥清樽,正反映出詩人報國無門的苦痛。  
    (周錫炎)
    ----------------------------------------------
      苑外江頭坐不歸①,水精宮殿轉靠微②。桃花細逐梨花落③,(蔡云:老杜墨跡初作欲共楊花語,自以淡筆改三字。)黃鳥時兼白鳥飛④。縱飲久判人共棄⑤,懶朝真與世相違⑥。吏情更覺滄洲遠⑦,老在徒傷未拂衣⑧。

      (朱瀚曰:前半曲江,以江頭二字提起。后半對酒,以縱飲二字提起。久坐不歸,尋春玩物也。遙望苑中,則宮殿霏徽。流覽江上,則花落鳥飛。此皆坐時聽見者。日縱飲,懶朝參,見入世不能。滄洲遠,未拂衣,又見出世不能。公蓋不得已而匏系一官歟?)

      ①《漢書·田叔傳》:“魯王好獵,相常暴坐苑外。”②《魏志》:“大秦國城中有五宮,相去各五十里,宮皆以水精為柱。”《述異記》:“闔閭構水精宮。”【生注】借言宮殿近水也。霏微,春光掩映之貌。沈約詩:“霏微不能注。”③桃花楊花,開不同時,當依梨花為是。桃對楊,黃對白,謂之自對體。樂府《讀曲歌》:“桃花落已盡。”蕭子顯詩:“洛陽梨花落如雪。”古詞:“楊花飄蕩落南家。”④《詩》:“黃鳥于飛。”又:“白鳥翯翯。”⑤《方言》:“楚人凡揮棄物謂之判。”俗作■。⑥《莊子》:“與世違而心不與之懼,是陸沉者也。”黃生曰:懶朝,疑即漢之移病。⑦謝朓詩:“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⑧樂府《長歌行》:“老大徒傷悲。”《后漢·楊彪傳》:曹操收彪下獄,孔融聞之,往見操曰:“公橫殺無辜,孔融魯國男子,明日便當拂衣而去。”謝靈運詩:“拂衣五湖里。”《南史·王僧虔傳》:“我立身有素,豈能曲意此輩,彼如見惡,當拂衣去耳。”黃生曰:前半即景,后半述懷;起云坐不歸,已暗與后半為針線。花落鳥飛,宦途升沉之喻也,又暗與五六為針線。

      《丹鉛錄》:梅圣俞“南隴鳥過北隴叫,高田水入低田流”,黃山谷“野水自添田水滿,晴鳩卻喚雨鳩來”,李若水“近村得雨遠村同,上圳波流下圳通”,其句法皆自杜來。
    -----------仇兆鰲 《杜詩詳注》-----------

    “桃花細逐楊花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ǔ jiāng duì jiǔ
    曲江對酒

    yuàn wài jiāng tóu zuò bù guī, shuǐ jīng chūn diàn zhuǎn fēi wēi.
    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春殿轉霏微。
    táo huā xì zhú yáng huā luò, huáng niǎo shí jiān bái niǎo fēi.
    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zòng yǐn jiǔ pàn rén gòng qì, lǎn cháo zhēn yǔ shì xiàng wéi.
    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
    lì qíng gèng jué cāng zhōu yuǎn, lǎo dà bēi shāng wèi fú yī.
    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桃花細逐楊花落”平仄韻腳

    拼音:táo huā xì zhú yáng huā luò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桃花細逐楊花落”的相關詩句

    “桃花細逐楊花落”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桃花細逐楊花落”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桃花細逐楊花落”出自杜甫的 《曲江對酒》,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