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苑生春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漢苑生春水”全詩
漢苑生春水,昆池換劫灰。
戰蒲知雁唼,皺月覺魚來。
清興恭聞命,言詩未敢回。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子初全溪作》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子初全溪作》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子初全溪作,朝代:唐代
全溪不可到,況復盡余醅。
漢苑生春水,昆池換劫灰。
戰蒲知雁唼,皺月覺魚來。
清興恭聞命,言詩未敢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景色迷人的溪流,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自己創作的謙遜態度。詩中融入了一些隱喻和象征,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思考和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典型的唐代山水詩的手法,通過描繪溪流的美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深深喜愛。詩的開頭兩句"全溪不可到,況復盡余醅"表達了詩人無法親臨全溪的遺憾,溪水之美令人無法抵達,而余波中的美酒也已經喝完。這里的醅指的是釀酒殘渣,用以象征美酒。
接著,詩人用"漢苑生春水,昆池換劫灰"來比喻景色的美麗和變幻。漢苑是指古代帝王的園林,這里指的是溪水源頭的地方,春水生長于此,充滿生機。而昆池則代表了另一個景點,換劫灰指的是歷史的變遷和歲月的流轉。通過這樣的對比,詩人展現了時間的無情和自然景物的恢弘。
接下來的兩句"戰蒲知雁唼,皺月覺魚來"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聲音的敏感和對景物變化的覺察。戰蒲是指戰斗時發出的聲音,這里用來形容雁鳴聲,唼即雁鳴。皺月指的是月亮的彎曲,覺魚來則暗示了魚兒的活動。這些細膩的描寫使詩詞更加生動。
最后兩句"清興恭聞命,言詩未敢回"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創作的謙遜態度。詩人表示自己雖然受到了鼓舞,但是因為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所以還不敢回答對方的請求。這表現了李商隱在創作上的謹慎和自我要求的嚴格。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展現了他對創作的謙遜態度。
“漢苑生春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i chū quán xī zuò
子初全溪作
quán xī bù kě dào, kuàng fù jǐn yú pēi.
全溪不可到,況復盡余醅。
hàn yuàn shēng chūn shuǐ, kūn chí huàn jié huī.
漢苑生春水,昆池換劫灰。
zhàn pú zhī yàn shà, zhòu yuè jué yú lái.
戰蒲知雁唼,皺月覺魚來。
qīng xìng gōng wén mìng, yán shī wèi gǎn huí.
清興恭聞命,言詩未敢回。
“漢苑生春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