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投轄盛官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北都投轄盛官儀”全詩
如何偶作銷魂別,又復重吟把菊詩。
上苑盍簪延景刻,北都投轄盛官儀。
煩君見想歡言者,可奈衡門絕貢綦。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九日北郡登高見寄》晏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北郡登高見寄》是宋代晏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前日登高泛玉戶,
擊銅賡唱膠析辭。
如何偶作銷魂別,
又復重吟把菊詩。
上苑盍簪延景刻,
北都投轄盛官儀。
煩君見想歡言者,
可奈衡門絕貢綦。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北郡登高的情景,并寄托了他的情感。詩人在前一天登上山頂,欣賞著美景,感嘆著人生短暫之時。他擊打銅磬,唱出了離別之辭。他不禁問自己,如何能夠偶然間寫出如此銷魂的別離之詩。然而,他又再次重復吟詠把菊的詩句。詩人提到了上苑和北都,暗示了他所處的高位和官職,但他卻感到困擾,因為他的歡言和思念無法被貢獻進獻殿的門閥接受。
賞析:
《九日北郡登高見寄》通過描繪登高的場景和抒發情感,表達了詩人晏殊對人生短暫和離別的思考。詩人在詩中運用了音韻的變化和對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他的才華和情感的復雜性。
詩的開頭,詩人描述了自己前一天登高的情景,以及擊打銅磬并唱出別離之辭的場景,展現了他對離別的感慨和對人生短暫的領悟。接著詩人反問自己如何能夠在別離之際寫出如此銷魂的詩句,表達了他對自己才華的自信和對詩歌創作的思考。
詩的結尾,詩人提到了上苑和北都,暗示了他的高位和官職。然而,他卻感到困擾,因為他的歡言和思念無法被貢獻進獻殿的門閥接受。這里反映了社會的局限和門閥制度的約束,詩人的情感和思想無法得到充分表達和認可。這種矛盾和困擾使詩人的情感更加復雜和深刻。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人生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的限制和個人的困擾。這使得詩歌具有了深遠的意義和豐富的情感內涵,展現了晏殊作為宋代文人的才華和對人生的獨到見解。
“北都投轄盛官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běi jùn dēng gāo jiàn jì
九日北郡登高見寄
qián rì dēng gāo fàn yù hù, jī tóng gēng chàng jiāo xī cí.
前日登高泛玉戶,擊銅賡唱膠析辭。
rú hé ǒu zuò xiāo hún bié, yòu fù zhòng yín bǎ jú shī.
如何偶作銷魂別,又復重吟把菊詩。
shàng yuàn hé zān yán jǐng kè, běi dōu tóu xiá shèng guān yí.
上苑盍簪延景刻,北都投轄盛官儀。
fán jūn jiàn xiǎng huān yán zhě, kě nài héng mén jué gòng qí.
煩君見想歡言者,可奈衡門絕貢綦。
“北都投轄盛官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