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人事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處人事少”全詩
曬書秋日晚,洗藥石泉香。
后嶺有微雨,北窗生曉涼。
徒勞問歸路,峰疊繞家鄉。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西山草堂》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山草堂》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處人事少?
西峰舊草堂。
曬書秋日晚,
洗藥石泉香。
后嶺有微雨,
北窗生曉涼。
徒勞問歸路,
峰疊繞家鄉。
詩意:
這首詩以詩人身處西山草堂為背景,表達了對逝去歲月和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人感嘆世事變遷,人事漸少,但他依然懷念曾經的居所,回憶起過去的快樂和安寧。通過描繪草堂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同時也抒發了對歸家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清新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詩的開頭兩句“何處人事少?西峰舊草堂。”直接點明了詩人所處的環境,以及人世間事物的凋零和消逝。草堂是詩人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它代表了詩人年輕時充滿希望和憧憬的時光。接著,詩人通過“曬書秋日晚,洗藥石泉香。”這兩句,描繪出草堂的景象,展現了詩人與自然的親密關系,以及他對書籍和草藥的喜愛。
接下來的兩句“后嶺有微雨,北窗生曉涼。”描述了草堂背后的山嶺被微細的雨水點綴,北窗透露著清晨的涼意。這種細膩的描寫使讀者仿佛置身于詩人的草堂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環境的變化和時間的流逝。
最后兩句“徒勞問歸路,峰疊繞家鄉。”表達了詩人在外漂泊時的無奈和對歸家的向往。詩人雖然懷念過去的居所,但也無法回到過去,只能在異鄉徘徊。峰疊繞家鄉的描寫,既表達了對家鄉山水的眷戀,也抒發了對回歸家園的渴望之情。
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和深沉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歲月和家鄉的思念之情。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將詩人的情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感受到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無常。
“何處人事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shān cǎo táng
西山草堂
hé chǔ rén shì shǎo? xī fēng jiù cǎo táng.
何處人事少?西峰舊草堂。
shài shū qiū rì wǎn, xǐ yào shí quán xiāng.
曬書秋日晚,洗藥石泉香。
hòu lǐng yǒu wēi yǔ, běi chuāng shēng xiǎo liáng.
后嶺有微雨,北窗生曉涼。
tú láo wèn guī lù, fēng dié rào jiā xiāng.
徒勞問歸路,峰疊繞家鄉。
“何處人事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