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也解不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鋸也解不解”全詩
坐也坐不定,走也跳不過。
鋸也解不解,鎚也打不破。
作馬便搭鞍,作牛便推磨。
若問無眼人,這個是甚麼。
便遭伊纏繞,鬼窟里忍餓。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擬寒山拾得二十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擬寒山拾得二十首》中的一首。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人有這個,這個沒量大。
坐也坐不定,走也跳不過。
鋸也解不解,錘也打不破。
作馬便搭鞍,作牛便推磨。
若問無眼人,這個是甚么。
便遭伊纏繞,鬼窟里忍餓。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種普遍存在的事物或情況,但并沒有具體指明這個事物是什么。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對比和描寫,表達了這個事物的特點和局限性。他描述了這個事物無法被固定或限制,無論是坐著還是走動,都無法擺脫它的束縛。無論是使用鋸子還是錘子,都無法將其解釋或打破。即使是做馬也要承擔鞍子的負重,做牛也要推著磨盤。對于那些沒有眼睛的人來說,他們不知道這個事物是什么。最后兩句描述了那些被這個事物所纏繞的人,他們似乎被困在鬼窟中,忍受著饑餓的折磨。
賞析:
這首詩詞的韻律流暢,用詞簡潔明了,富有象征性。作者并沒有明確指出這個事物是什么,而是通過對比和描寫來傳達一種普遍存在的局限性和束縛感。這個事物可以被理解為人生中的某種困境、束縛或挑戰,而每個人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無論我們如何努力,有時候仍然無法擺脫困境或改變現狀。詩中的比喻,如坐也坐不定、走也跳不過,形象地表達了這種束縛的感覺。最后兩句描述了那些受困于這個事物的人,他們似乎被困在一個黑暗而孤獨的境地,無法擺脫饑餓與困苦。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傳達了一種普遍的人生感慨。它讓讀者思考自身的困境,并引發對人生意義和命運的思考。
“鋸也解不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hán shān shí dé èr shí shǒu
擬寒山拾得二十首
rén rén yǒu zhè gè, zhè gè méi liàng dà.
人人有這個,這個沒量大。
zuò yě zuò bù dìng, zǒu yě tiào bù guò.
坐也坐不定,走也跳不過。
jù yě jiě bù jiě, chuí yě dǎ bù pò.
鋸也解不解,鎚也打不破。
zuò mǎ biàn dā ān, zuò niú biàn tuī mò.
作馬便搭鞍,作牛便推磨。
ruò wèn wú yǎn rén, zhè gè shì shèn mó.
若問無眼人,這個是甚麼。
biàn zāo yī chán rào, guǐ kū lǐ rěn è.
便遭伊纏繞,鬼窟里忍餓。
“鋸也解不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九蟹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