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飛蓬映天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里飛蓬映天過”全詩
秦人筑城備胡處,擾擾唯有牛羊聲。
萬里飛蓬映天過,風吹漢地衣裳破。
欲往城南望城北,三步回頭五步坐。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之一。這首詩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北方邊境地區的戰亂景象和人們的生活狀態,表達了對戰亂的痛苦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歸來展轉到五更,
回到家鄉已是深夜,
起看北斗天未明。
我起身仰望北斗星,
此時天空還未亮。
秦人筑城備胡處,
秦人在邊境筑起了城池,
擾擾唯有牛羊聲。
只有牛羊的叫聲擾亂著寧靜。
萬里飛蓬映天過,
漂泊途中的蒲草在天空中飄過,
風吹漢地衣裳破。
風吹亂了漢地的衣裳。
欲往城南望城北,
想要往城南望望城北,
三步回頭五步坐。
走了三步就回頭,走了五步就坐下。
這首詩詞以王安石親身經歷的北方邊境為背景,描繪了戰亂和流離失所的景象。詩人歸來已是深夜,仰望北斗星,感嘆天未明,暗示著黑暗和困苦的境況。秦人筑城備胡處,揭示了邊境地區的緊張局勢和戰爭的陰影。牛羊的叫聲成為整個地區僅有的聲音,凸顯了人們的孤寂和無助。萬里飛蓬象征著漂泊流離的人們,他們的衣裳被風吹破,反映了他們生活的艱辛和困難。最后,詩人想要前往城南望城北,但每走幾步就回頭或坐下,暗示了他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猶豫與不確定。
這首詩詞通過具體的描寫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展現了戰亂時期人們的苦難和無奈,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和對未來的迷茫。它不僅是對特定歷史時期的寫照,也表達了人類普遍的情感和命運。這首詩詞的韻律流暢,語言簡練,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法,深入人心地描繪了戰亂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狀態,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萬里飛蓬映天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jiā shí bā pāi shí bā shǒu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guī lái zhǎn zhuǎn dào wǔ gēng, qǐ kàn běi dǒu tiān wèi míng.
歸來展轉到五更,起看北斗天未明。
qín rén zhù chéng bèi hú chù, rǎo rǎo wéi yǒu niú yáng shēng.
秦人筑城備胡處,擾擾唯有牛羊聲。
wàn lǐ fēi péng yìng tiān guò, fēng chuī hàn dì yī shang pò.
萬里飛蓬映天過,風吹漢地衣裳破。
yù wǎng chéng nán wàng chéng běi, sān bù huí tóu wǔ bù zuò.
欲往城南望城北,三步回頭五步坐。
“萬里飛蓬映天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