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憐君畫無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知我憐君畫無敵”全詩
戲拈禿筆掃驊騮,欻見騏驎出東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霜蹄。
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題壁畫馬歌(一作題壁上韋偃畫歌·偃京兆人善畫馬)》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壁畫馬歌(一作題壁上韋偃畫歌·偃京兆人善畫馬)》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歌,表達了對韋偃畫馬技藝的贊美,同時也映射出時局的動蕩和人生的無常。
中文譯文:
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君畫無敵。
戲拈禿筆掃驊騮,欻見騏驎出東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霜蹄。
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壁畫中的一幅馬的圖像為切入點,表達了詩人對韋偃畫馬技藝的贊嘆,同時借此反映了詩人對時局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詩歌的前兩句"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君畫無敵。"中,"韋侯"指的是壁畫的作者韋偃,"別我有所適"意為“別離我曾有的適意”,揭示了詩人對韋偃的離世感到惋惜。"知我憐君畫無敵"則贊頌韋偃的畫技無可比擬。
接下來的幾句"戲拈禿筆掃驊騮,欻見騏驎出東壁。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霜蹄。"描繪了詩人欣賞壁畫時的情景。"戲拈禿筆掃驊騮"表現了詩人如何戲謔地揮動著光禿的筆,卻能夠勾勒出生動的畫面。"欻見騏驎出東壁"則揭示了畫中馬匹的栩栩如生,仿佛在瞬間從東壁脫離而出。"一匹龁草一匹嘶"則表現了畫中馬匹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坐看千里當霜蹄"則描繪了詩人坐在畫前,如同親臨千里之外,馬蹄踏雪的景象。
最后兩句"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表達了詩人在時局動蕩的背景下的深切感受。"時危"暗示了當時的社會動蕩和危險,而在這種情況下,詩人感嘆壁畫如此真實和精湛,仿佛將美好和真實的事物帶入了人們的生活。"與人同生亦同死"則反映了詩人對生死的深刻思考,人們在同一時刻誕生,也將面臨同樣的死亡,強調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
整首詩以描寫一幅畫作為切入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抒發了詩人對時局和人生的情感和思考,充分展示了杜甫的思想深度和寫作功力。
“知我憐君畫無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bì huà mǎ gē yī zuò tí bì shàng wéi yǎn huà gē yǎn jīng zhào rén shàn huà mǎ
題壁畫馬歌(一作題壁上韋偃畫歌·偃京兆人善畫馬)
wéi hóu bié wǒ yǒu suǒ shì, zhī wǒ lián jūn huà wú dí.
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君畫無敵。
xì niān tū bǐ sǎo huá liú,
戲拈禿筆掃驊騮,
chuā jiàn qí lín chū dōng bì.
欻見騏驎出東壁。
yī pǐ hé cǎo yī pǐ sī, zuò kàn qiān lǐ dāng shuāng tí.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霜蹄。
shí wēi ān dé zhēn zhì cǐ, yú rén tóng shēng yì tóng sǐ.
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
“知我憐君畫無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