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鼓上洞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鳴鼓上洞庭”全詩
行不顧斗米,自與五湖期。
平生湖上游,幽事略能知。
此後君最樂,窮年得游嬉。
彩鯨抗波濤,風作鱗之而。
鳴鼓上洞庭,笑看紅橘垂。
漠漠大梁下,黃沙吹酒旗。
應憐故人愁,回首一相思。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送裴如晦即席分題三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裴如晦即席分題三首》
詩人:王安石(宋代)
中文譯文:
十月時,潁水結冰,
問君你要去何處行。
不顧斗米的困苦,
自愿與我游五湖。
我一生游歷湖上,
對幽玄之事略有了解。
從此以后,你將最快樂,
終年能夠自由游戲。
彩鯨頂風浪,自由自在。
風吹得鱗片搖曳。
擊鼓乘船上洞庭湖,
欣賞紅橘垂下的美景。
在遼闊的大梁下,
黃沙吹動酒旗。
應該憐惜離別的朋友的憂愁,
回首間只有相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好友裴如晦的送別之作,表達了對友誼的珍重與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繪冰封潁水和自然景觀,將離別之情融入其中。
首先,詩人以十月潁水冰封來引出離別的主題,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去的惋惜之情。然后,詩人詢問朋友的旅行目的,表示不顧困苦愿與之同游五湖,展現了詩人真摯的友誼與情感。
接下來,詩人描述自己一生在湖上的游歷,以及對幽玄之事的略知一二,顯示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領悟。
在接下來的幾句中,詩人以生動的意象描繪彩鯨抗擊波濤和風吹動鱗片的景象,表達了對友人未來的祝愿和對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應憐故人愁,回首一相思"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時的憂愁之情和深深的相思之意。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友誼和別離之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展現了王安石豪放、真摯的情感風格。
“鳴鼓上洞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péi rú huì jí xí fēn tí sān shǒu
送裴如晦即席分題三首
shí yuè yǐng shuǐ bīng, wèn jūn xíng hé wéi.
十月潁水冰,問君行何為。
xíng bù gù dòu mǐ, zì yǔ wǔ hú qī.
行不顧斗米,自與五湖期。
píng shēng hú shàng yóu, yōu shì lüè néng zhī.
平生湖上游,幽事略能知。
cǐ hòu jūn zuì lè, qióng nián dé yóu xī.
此後君最樂,窮年得游嬉。
cǎi jīng kàng bō tāo, fēng zuò lín zhī ér.
彩鯨抗波濤,風作鱗之而。
míng gǔ shàng dòng tíng, xiào kàn hóng jú chuí.
鳴鼓上洞庭,笑看紅橘垂。
mò mò dà liáng xià, huáng shā chuī jiǔ qí.
漠漠大梁下,黃沙吹酒旗。
yīng lián gù rén chóu, huí shǒu yī xiāng sī.
應憐故人愁,回首一相思。
“鳴鼓上洞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