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梓豫章蟠絕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杞梓豫章蟠絕壑”全詩
杞梓豫章蟠絕壑,騏驎騕褭跨浮云。
行藏已許終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間無妙質,鼻端從此罷揮斤。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思王逢原三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思王逢原三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布衣阡陌動成群,
卓犖高才獨見君。
杞梓豫章蟠絕壑,
騏驎騕褭跨浮云。
行藏已許終身共,
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間無妙質,
鼻端從此罷揮斤。
中文譯文:
平凡的人們在街巷中穿行,
卓越而才華出眾的人只有您見過。
杞梓和豫章的風采已經深深融入了荒山峽谷,
寶馬兒和駿馬兒自在地跨越浮云飛馳。
我已決定與您共度一生,
生死的彼岸誰又能預知。
只因我擔心這世間再無其他卓越之才,
我從此放下了木匠的工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王安石自己的思考和感慨為主題,表達了他對才華橫溢的人物的贊嘆和對生死的思考。
首先,詩人使用了對比手法。他將平凡的人們與卓越的人物進行對比,形容平凡人群的喧囂熙攘,而卓越的人物卻獨一無二,只有他能夠見到。這種對比凸顯了卓越人物的稀缺和珍貴。
其次,詩人通過描繪杞梓和豫章的景色,表達了對卓越人物的崇敬之情。杞梓和豫章都是古代傳說中的名木,象征著高尚的品質和成就。蟠絕壑表示這些名木生長在峽谷中,難以觸及,進一步強調了卓越人物的稀有和難得。
接著,詩人運用了象征手法。寶馬兒和駿馬兒代表高貴和出色的才華,跨越浮云飛馳,意味著卓越人物的能力超凡脫俗,超越常人。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自己與卓越人物的結合和對生死的思考。他表示自己已經決定與卓越人物共度一生,但對于生死的彼岸,卻無法預知。這表達了詩人對于生命的無常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思考。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憂慮和擔心。他擔心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其他卓越的人物,因此放下了木匠的工具,意味著他不再從事平凡的工作,而是專注于追求卓越。
整首詩詞通過對比、象征和思考,表達了詩人對卓越人物的贊嘆和對生死的思考,同時抒發了詩人自己對于追求卓越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擔憂。
“杞梓豫章蟠絕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ī wáng féng yuán sān shǒu
思王逢原三首
bù yī qiān mò dòng chéng qún, zhuō luò gāo cái dú jiàn jūn.
布衣阡陌動成群,卓犖高才獨見君。
qǐ zǐ yù zhāng pán jué hè, qí lín yǎo niǎo kuà fú yún.
杞梓豫章蟠絕壑,騏驎騕褭跨浮云。
xíng cáng yǐ xǔ zhōng shēn gòng, shēng sǐ nǎ zhī bàn lù fēn.
行藏已許終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biàn kǒng shì jiān wú miào zhì, bí duān cóng cǐ bà huī jīn.
便恐世間無妙質,鼻端從此罷揮斤。
“杞梓豫章蟠絕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