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復望珠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復望珠旒”全詩
遽然虛玉座,不復望珠旒。
待旦移巾幘,饔人改膳羞。
尋常飛白幾,寂寞暗塵浮。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仁宗皇帝挽辭四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仁宗皇帝挽辭四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厭代人間世,收神天上游。
遽然虛玉座,不復望珠旒。
待旦移巾幘,饔人改膳羞。
尋常飛白幾,寂寞暗塵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仁宗皇帝對人間世俗的厭倦和對超然天上之境的向往。詩中描繪了皇帝在玉座上感到的虛幻和失落,不再期盼華美的珠旒。他期待天明時將巾幘移下,讓普通人來替他享用飯食,以示自己對塵俗生活的厭惡。這樣的舉動使他感到羞愧。最后兩句表達了皇帝的寂寞和孤獨,他的存在仿佛只是一片飄浮在塵埃中的虛幻。
整首詩描繪了仁宗皇帝的離世之際的心情和對世俗的厭倦。他渴望超脫塵世的束縛,回歸天上的境界。通過皇帝對權力和榮耀的厭棄,以及對凡塵俗事的追求的否定,表達了王安石對人生無常和權力的警醒。詩詞運用了簡練的語言和獨特的意象,給人以深思和哲理的啟示。
“不復望珠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én zōng huáng dì wǎn cí sì shǒu
仁宗皇帝挽辭四首
yàn dài rén jiān shì, shōu shén tiān shàng yóu.
厭代人間世,收神天上游。
jù rán xū yù zuò, bù fù wàng zhū liú.
遽然虛玉座,不復望珠旒。
dài dàn yí jīn zé, yōng rén gǎi shàn xiū.
待旦移巾幘,饔人改膳羞。
xún cháng fēi bái jǐ, jì mò àn chén fú.
尋常飛白幾,寂寞暗塵浮。
“不復望珠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