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墮野人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墮野人機”全詩
倦投空渚泊,饑帖冷云飛。
垣柵雞長暖,溝池鶩自肥。
憐渠不如此,更墮野人機。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雁》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雁》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北去還為客,
南來豈是歸。
倦投空渚泊,
饑帖冷云飛。
垣柵雞長暖,
溝池鶩自肥。
憐渠不如此,
更墮野人機。
中文譯文:
北飛的雁兒,離開北方是為了作客,
南歸的雁兒,難道不是回家嗎?
疲倦了就在空曠的水面停泊,
饑餓時就依附在寒冷的云中飛行。
圍墻上的雞在溫暖中長大,
溝渠里的鶩自然而然地變得肥壯。
我憐惜它們,但它們并不像這樣,
更淪落于野人的控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雁為主題,通過描繪雁的北飛和南歸,表達了對離鄉別井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歸家的渴望。詩人用簡潔的語言,將雁的行為與人的情感相比擬,以此抒發自己對家園的眷戀之情。
首兩句中的"北去還為客,南來豈是歸",表達了離開故鄉去他鄉謀生的辛酸,以及回到家鄉的喜悅之情。接著,詩人描寫了疲倦的雁在空曠的水面上停歇,饑餓的雁依附在寒冷的云中飛行,通過這些描寫,傳達了旅途的勞累和風雨飄搖中的求生欲望。
后兩句中的"垣柵雞長暖,溝池鶩自肥",通過描繪家園中的雞和鶩的情景,表達了歸家后的溫暖與滋養。詩人對雞和鶩的態度是憐惜的,認為它們在家園中的生活比自己好,因為它們不必經歷離鄉背井的艱辛。
最后一句"憐渠不如此,更墮野人機",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處境的思考。渠指自己,詩人認為自己不能像家禽一樣在家園中安居樂業,而是淪落于野人的控制,可能指的是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和權謀之機。
整首詩憑借簡練的文字,通過對雁和家禽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流亡生活的無奈。詩人以雁為象征,抒發了對家園的眷戀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離鄉困境和對歸隱生活的向往。
“更墮野人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n
雁
běi qù hái wèi kè, nán lái qǐ shì guī.
北去還為客,南來豈是歸。
juàn tóu kōng zhǔ pō, jī tiē lěng yún fēi.
倦投空渚泊,饑帖冷云飛。
yuán zhà jī zhǎng nuǎn, gōu chí wù zì féi.
垣柵雞長暖,溝池鶩自肥。
lián qú bù rú cǐ, gèng duò yě rén jī.
憐渠不如此,更墮野人機。
“更墮野人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