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慟哭楊顒為一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慟哭楊顒為一言”全詩
區區庸蜀支吳魏,不是虛心豈得賢。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諸葛武侯》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諸葛武侯》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慟哭楊顒為一言,
余風今日更誰傳。
區區庸蜀支吳魏,
不是虛心豈得賢。
中文譯文:
為了一句話,我傷心地哭泣,
今天,我的聲名又將由誰傳頌。
區區庸碌的人,蜀國、吳國、魏國的支持者,
并不是因為我虛心才得到聰明才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題目為《諸葛武侯》。詩人通過表達自己的感慨和自省,對自己的才智與成就進行了反思。
詩的開篇,詩人因為某個人或某個事件的一句話而感到傷心,以此來啟發自己思考。接著,詩人問自己,今天自己的風采和才能還能被誰傳頌,是否還有人能夠理解自己的價值與意義。
第三、第四句表達了一種自嘲與自省的情緒。詩人用“區區庸碌的人”來形容自己,指出自己在政治上并沒有取得什么輝煌的成就,只是庸碌無能而已。同時,他提到了蜀國、吳國和魏國,這三個國家在中國歷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但詩人并不是因為自己的虛心才得到這些國家的支持和認可,暗示自己的成就并非源自真正的才智和能力。
整首詩透露出一種自省和自嘲的情緒,詩人通過對自己的評價和對歷史的對比,表達了對才智和成就的思考。這首詩也反映了王安石時代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呈現了一種清新樸素的風格,并強調了對于個人才華和成就的審視。
“慟哭楊顒為一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ū gě wǔ hòu
諸葛武侯
tòng kū yáng yóng wèi yī yán, yú fēng jīn rì gèng shuí chuán.
慟哭楊顒為一言,余風今日更誰傳。
qū qū yōng shǔ zhī wú wèi, bú shì xū xīn qǐ dé xián.
區區庸蜀支吳魏,不是虛心豈得賢。
“慟哭楊顒為一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