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白日樵人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鬼白日樵人遭”全詩
水於天下實至險,山亦起伏為波濤。
其巔冥冥不可見,崖崖斗絕悲猿猱。
赤楓青櫟生滿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陽臺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
以云為衣月為褚,乘光服暗無留阻。
昆侖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萊多伴侶。
塊獨守此嗟何求,況乃低徊夢中語。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兩篇》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兩篇》
中文譯文: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水在天下實險峻,山起伏成波濤。
山巔昏暗難見底,懸崖陡峭悲猿猱。
紅楓綠櫟遍山谷,山鬼白日遭樵夫。
那神女在幽靜臺閣,朝朝暮暮能降雨。
以云為衣月為褚,乘光而行無阻礙。
昆侖山上有峰城,方丈蓬萊多伴侶。
我獨守此處嘆何求,況且低徊在夢中言語。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作家王安石的作品,描述了巫山的高聳壯麗、江水的險峻洶涌以及山巔的神秘與悲涼。詩中以山水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感慨和思考,同時描繪了巫山的壯麗景色與其中的山鬼傳說。神女的形象象征著神秘的力量,她能夠掌控云雨,給人們帶來福祉。詩中還描述了神女輕盈自由的形象,她以云為衣,月為褚,行走于光明之中,沒有任何阻礙。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孤獨守望的心境和對現實生活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巫山的自然景觀為基礎,通過描繪山水、神女和山鬼等形象,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容詞,使得整首詩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巫山的高聳、江水的洶涌以及山巔的神秘都給人以壯麗、險峻和悲涼的感覺。神女的形象象征著神秘的力量和自由的精神,她掌控著云雨,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詩人通過描繪神女和山鬼,反襯出自然界的神秘與人類的渺小。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現實生活的追求。整首詩既展現了自然界的壯麗與神秘,又反映了詩人對人生和理想的思考,使讀者在欣賞景色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和思想。
“山鬼白日樵人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é yùn zuò wū shān gāo ài qí piāo yì yīn yì zuò liǎng piān
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兩篇
wū shān gāo, yǎn báo jiāng shuǐ zhī tāo tāo.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shuǐ yú tiān xià shí zhì xiǎn, shān yì qǐ fú wèi bō tāo.
水於天下實至險,山亦起伏為波濤。
qí diān míng míng bù kě jiàn, yá yá dòu jué bēi yuán náo.
其巔冥冥不可見,崖崖斗絕悲猿猱。
chì fēng qīng lì shēng mǎn gǔ, shān guǐ bái rì qiáo rén zāo.
赤楓青櫟生滿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yǎo tiǎo yáng tái bǐ shén nǚ, zhāo zhāo mù mù néng yún yǔ.
窈窕陽臺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
yǐ yún wéi yī yuè wèi chǔ, chéng guāng fú àn wú liú zǔ.
以云為衣月為褚,乘光服暗無留阻。
kūn lún céng chéng dào kě qǔ, fāng zhàng péng lái duō bàn lǚ.
昆侖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萊多伴侶。
kuài dú shǒu cǐ jiē hé qiú, kuàng nǎi dī huí mèng zhōng yǔ.
塊獨守此嗟何求,況乃低徊夢中語。
“山鬼白日樵人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