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留半月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窗留半月斜”全詩
浮煙暝綠草,泫露冷黃花。
獨曳緣云策,仍尋度水槎。
歸時參夜半,鄰犬靜中嘩。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秋夜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秋夜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幔逗長風細,
窗留半月斜。
浮煙暝綠草,
泫露冷黃花。
獨曳緣云策,
仍尋度水槎。
歸時參夜半,
鄰犬靜中嘩。
中文譯文:
秋夜的兩首詩
薄幔嬌嬌地拂動著長風細雨,
窗欞上倚著一輪斜斜的半月。
飄浮的煙霧籠罩著綠草,
露水滴落在冷黃的花朵上。
我獨自走過緣云的小徑,
仍然找尋著搭乘水槎的人。
歸家的時候已是深夜半夜,
鄰居的狗在寂靜中吠叫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安靜的秋夜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追尋的情感。
首先,詩中通過"幔逗長風細"和"窗留半月斜"描繪了秋夜的氛圍。幔逗長風細的描寫使人感受到微風拂過的輕盈感,而窗留半月斜則給人一種傾斜的倦意,營造出安靜而舒適的夜晚氛圍。
接著,"浮煙暝綠草,泫露冷黃花"描繪了夜晚的景色。浮煙彌漫著,將綠草籠罩,露水滴在冷黃的花朵上,表現出秋夜的寒涼和濕潤感,也暗示著季節的變遷和生命的脆弱。
詩的下半部分,"獨曳緣云策,仍尋度水槎"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追尋的愿望。獨自行走在緣云的小徑上,希望能夠找到搭乘水槎的人,這里可以理解為一種尋找歸途和尋找歸屬的意象。
最后兩句"歸時參夜半,鄰犬靜中嘩"則增加了一絲惆悵和不安。深夜歸家時,周圍寂靜無聲,只有鄰居的狗在寂靜中吠叫,揭示出一種孤獨和不安的感覺。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堆砌,表達了作者在安靜的秋夜中對歸屬和安寧的渴望,同時也揭示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的哲理。
“窗留半月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è èr shǒu
秋夜二首
màn dòu cháng fēng xì, chuāng liú bàn yuè xié.
幔逗長風細,窗留半月斜。
fú yān míng lǜ cǎo, xuàn lù lěng huáng huā.
浮煙暝綠草,泫露冷黃花。
dú yè yuán yún cè, réng xún dù shuǐ chá.
獨曳緣云策,仍尋度水槎。
guī shí cān yè bàn, lín quǎn jìng zhōng huā.
歸時參夜半,鄰犬靜中嘩。
“窗留半月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