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世文章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世文章手”全詩
朝多側目忌,士有拊心哀。
書蠹平生簡,香寒後夜灰。
悠悠國西路,空得葬車回。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正肅吳公挽辭三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正肅吳公挽辭三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應世文章手,宜民政事才。
朝多側目忌,士有拊心哀。
書蠹平生簡,香寒后夜灰。
悠悠國西路,空得葬車回。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寫給已故的吳公的挽辭,表達了對吳公才能和品德的贊美,同時揭示了現實社會中人才受到排擠和壓迫的悲哀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已故的吳公的贊美和對時代現實的反思,傳達了作者對朝政腐敗和人才被忽視的不滿之情。
詩的第一句“應世文章手,宜民政事才。”表達了吳公在文章才能方面的卓越,以及他在政務才干方面的適應性。這兩句話贊美了吳公對時代的應對能力和他在政治上的品德。
然而,接下來的兩句“朝多側目忌,士有拊心哀。”則揭示了朝廷中的斗爭和忌諱,以及人才們因此而感到的失望和悲傷。這里的“朝多側目忌”指的是朝廷中的斗爭和爭權奪利,人才們因為競爭激烈而備受排擠和忌妒。
接下來的兩句“書蠹平生簡,香寒后夜灰。”暗喻了吳公一生的辛勤工作和殫精竭慮,但他的成果卻被埋沒和忽視。這里的“書蠹”指的是書籍中的蟲蛀,比喻人才的才華被埋沒和糟蹋。而“香寒后夜灰”則表達了吳公的才華雖然曾經閃耀,但現在已經消逝和凋零。
最后兩句“悠悠國西路,空得葬車回。”表達了對吳公的懷念和對逝者的追思之情。這里的“悠悠國西路”意味著遠行或離去,暗示吳公已經去世,而“空得葬車回”則暗示吳公的喪葬沒有得到應有的追悼和尊重。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已故吳公的贊美和對時代現實的反思,抒發了作者對朝政腐敗和人才被忽視的不滿之情,同時展現了對吳公的懷念和對逝者的追思之情。
“應世文章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ng sù wú gōng wǎn cí sān shǒu
正肅吳公挽辭三首
yīng shì wén zhāng shǒu, yí mín zhèng shì cái.
應世文章手,宜民政事才。
cháo duō cè mù jì, shì yǒu fǔ xīn āi.
朝多側目忌,士有拊心哀。
shū dù píng shēng jiǎn, xiāng hán hòu yè huī.
書蠹平生簡,香寒後夜灰。
yōu yōu guó xī lù, kōng dé zàng chē huí.
悠悠國西路,空得葬車回。
“應世文章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