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復吹簫向此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復吹簫向此留”全詩
野草自花還自落,鳴禽相乳亦相酬。
舊蹊埋沒開新徑,朱戶欹斜見畫樓。
欲把一杯無伴侶,眼看興廢使人愁。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午枕》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午枕》
百年春夢去悠悠,
不復吹簫向此留。
野草自花還自落,
鳴禽相乳亦相酬。
舊蹊埋沒開新徑,
朱戶欹斜見畫樓。
欲把一杯無伴侶,
眼看興廢使人愁。
中文譯文:
春夢已逝百年之久,
再也沒有吹簫的人留在這里。
野草自然開放又自然凋零,
鳴禽們彼此互相鳴叫互相回應。
舊有的小徑被掩埋,新的道路被開辟,
紅墻斜倚著畫樓可見。
想把一杯酒獨自暢飲,
眼看興盛與衰敗令人憂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以描繪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為主題。詩中表達了歲月的無情和生活的無常。詩人通過春夢的比喻,表達了時光的飛逝,百年來的夢境已經消逝得渺茫不再,再也沒有吹簫的人停留在這里,暗示了人事已非,時光不復。野草自然開放又自然凋零,鳴禽們互相鳴叫互相回應,揭示了自然界的循環和生命的無常。
詩中還描繪了舊有的小徑被掩埋,新的道路被開辟的景象,紅墻倚斜著畫樓,給人一種舊時光的頹然和新時代的嶄新感。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憂愁,他想獨自暢飲一杯無伴侶的酒,卻眼看著興廢的變遷給人帶來憂愁。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和人事變遷的描繪,展現了歲月無情的特點,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活無常的思考和感慨。詩人以深沉的語言和意象,喚起讀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共鳴和思考,表達了對興盛與衰敗的憂慮和無奈之情。
“不復吹簫向此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zhěn
午枕
bǎi nián chūn mèng qù yōu yōu, bù fù chuī xiāo xiàng cǐ liú.
百年春夢去悠悠,不復吹簫向此留。
yě cǎo zì huā hái zì luò, míng qín xiāng rǔ yì xiāng chóu.
野草自花還自落,鳴禽相乳亦相酬。
jiù qī mái mò kāi xīn jìng, zhū hù yī xié jiàn huà lóu.
舊蹊埋沒開新徑,朱戶欹斜見畫樓。
yù bǎ yī bēi wú bàn lǚ, yǎn kàn xīng fèi shǐ rén chóu.
欲把一杯無伴侶,眼看興廢使人愁。
“不復吹簫向此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