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車非古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赤車非古行”全詩
衣冠遺故物,杯案若平生。
白馬有悲送,赤車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銘旌。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葛郎中挽辭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葛郎中挽辭二首》
卷卷繐帷輕,
空堂晝哭聲。
衣冠遺故物,
杯案若平生。
白馬有悲送,
赤車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
光景在銘旌。
中文譯文:
卷卷輕薄的帷幕,
空蕩的大廳中傳來白天的哭聲。
衣冠、遺留下的故物,
酒杯案頭宛如平日一般。
一匹白馬悲傷地送行,
紅色車子駛離,非古時的行列。
低頭漫步于九原之地,
輝煌景象在銘記的旌旗上。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在宋代所寫,題為《葛郎中挽辭二首》。詩中表達了對已逝去的友人葛郎中的悼念和離別之情。詩人描繪了一個空蕩的大廳,其中響起了白天的哭聲,衣冠和故物遺留在那里,仿佛時間靜止。白馬悲傷地送行,紅色的車子離去,與古時的行列不同。詩人自己黯然地漫步在九原之地,回憶著過去的輝煌景象,這些景象在銘記的旌旗上永存。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逝去友人的思念和離別之痛。通過描繪空蕩的大廳和哭聲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逝者的悼念之情。詩中的白馬和紅車象征著送行和離別,與古代的行列相比,顯得格外凄涼。詩人的低徊于九原之地,表達了他對過去輝煌時光的回憶和思考。整首詩以簡潔而雄渾的語言,展現了詩人深沉的悲傷和對逝去歲月的追憶,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赤車非古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é láng zhōng wǎn cí èr shǒu
葛郎中挽辭二首
juàn juàn suì wéi qīng, kōng táng zhòu kū shēng.
卷卷繐帷輕,空堂晝哭聲。
yì guān yí gù wù, bēi àn ruò píng shēng.
衣冠遺故物,杯案若平生。
bái mǎ yǒu bēi sòng, chì chē fēi gǔ xíng.
白馬有悲送,赤車非古行。
dī huí jiǔ yuán rì, guāng jǐng zài míng jīng.
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銘旌。
“赤車非古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