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依舊四壁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入門依舊四壁空”全詩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百憂集行翻譯及注釋
翻譯
年少之時,無憂無慮,體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氣蓬勃。
當梨棗成熟之時,少年杜甫頻頻上樹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可又想現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動不便,因此坐臥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來卻勉作笑語,迎奉主人。不禁悲從中來,憂傷滿懷。
一進家門,依舊四壁空空,家無余糧,一貧如洗。老夫老妻,相對無言,滿面愁倦之色。
只有癡兒幼稚無知,饑腸轆轆,對著東邊的廚門,啼叫發怒要飯吃。
注釋
⑴心尚孩:心智還未成熟,還像一個小孩子。杜甫十四五歲時已被當時文豪比作班固、揚雄,原來他那時還是這樣天真。
⑵犢:小牛。健:即指下二句。
⑶少行立:走和站的時候少,是說身體衰了。
⑷強:讀上聲。強將笑語:猶強為笑語,杜甫作客依人,故有此說不出的苦處。真是:“聲中有淚,淚下無聲”。主人:泛指所有曾向之求援的人。
⑸依舊:二字痛心,盡管百般將就,卻仍然得不到人家的援助,窮得只有四壁。
⑹此句是說老妻看見我這樣愁眉不展也面有憂色。
⑺古時庖廚之門在東。這二句寫出小兒的稚氣,也寫出了杜甫的慈祥和悲哀。他自己早說過:“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但也正是這種主活實踐,使杜甫對人民能具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
百憂集行創作背景
《百憂集行》這首七言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當時,杜甫棲居成都草堂,生活極其窮困,只有充當幕府,仰人鼻息,勉強度日。
百憂集行鑒賞
首句不談憂,而是談喜;不說老,而憶少。從詩中可以同時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個片斷。詩人回憶年少之時,無憂無慮,體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氣蓬勃。所謂“健如黃犢走復來”,就是生動的寫照。清楊倫稱此句“形容絕倒,正為襯出下文”(《杜詩鏡銓》卷八)。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即當梨棗成熟之時,少年杜甫頻頻上樹摘取,一日千回。所謂“千回”,只是夸張的語氣,喻其多也。少年杜甫“心尚孩”,這個尚字用得非常貼切,說明了一顆天真無邪的童心,在十五歲時,仍在持續跳躍著。一個“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詩人抓住了少年的氣質、性格特征,以跳動的筆觸把它活靈活現地勾勒出來。這里并非沒有目的地表現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悅的心情頌揚少年自我,而是以憂傷的心情去回憶少年自我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蘊含著悲痛、憤懣的感情。楊倫對這首詩開頭的眉批是:“聊以泄憤,不嫌徑直。”(《杜詩鏡銓》卷八)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詩人雖用“倏忽”二字,然從“十五”至“五十”其間滄桑都是讀者可以想見。由于年老力衰,行動不便,因此坐臥多而行立少。體弱至此,卻不能靜養,因生活無著,還須出入于官僚之門,察言觀色,養活一家老小。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來卻勉作笑語,迎奉主人。內心痛苦不言而喻。不禁悲從中來,憂傷滿懷,而發出“悲見生涯百憂集”的概嘆。此為全詩之詩眼,它把詩人的情緒凝聚到“悲”字上。它不僅因老而悲,也因貧而悲,更因依附別人、缺乏自身獨立存在的價值而悲。尤可悲者,詩人不是悲一時一事,而是悲其一生。悲其一生為人民而悲。“悲見生涯百憂集”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這是全詩主線,它與詩題相呼應,又因往昔境遇凄慘而悲,聯想到當時老窘之境而悲,在結構上可謂承上;由此出發,為以下具體描寫家貧先寫一筆,可謂啟下。“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寫家中凄景。一進家門,依舊四壁空空,家無余糧,一貧如洗。老夫老妻,相對無言,滿面愁倦之色。只有癡兒幼稚無知,饑腸轆轆,對著東邊的廚門,啼叫發怒要飯吃,經過詩人的具體描寫,其憂傷痛苦之狀,如在眼前。為了表現百感交集的感慨,詩人以數字強化襯托悲狀,強化悲的情懷。例如,詩中以“十五”比“五十”,就劃分了自我的兩個時代。以“ 八月”果熟,“一日”上樹“千回”,來形容“十五”歲的少年的靈敏活躍,天真爛漫。用“四壁空”寫“百憂集”,就充實了憂的內容。用“健如黃犢”對比“坐臥只多”,用“走復來”對比“少行立”,用“強作笑語”對比“悲見生涯”,更見出悲的氛圍之濃。尤其令人心酸的是,詩人還將自己的童心少年和自己的癡兒作了對比。自己年少時,無憂無慮,不愁吃穿,卻想不到已入老境之際,自己的兒子卻饑餓難忍,啼叫怒索。在詩人筆下,不僅如實地表現了自己的凄涼處境,而且逼真地寫出了老妻、癡兒的表情、姿態,非常富于人情味。
杜甫在《進雕賦表》中,稱自己的作品善于“沉郁頓挫”。這也表現在《百憂集行》中。它“悲憤慷慨,郁結于中”,“沉郁蒼涼,跳躍動蕩”(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詩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體驗,內心的痛楚,在詩中化為一股股情感流 。它回旋激蕩,悲憤呼號,久久不息。
“入門依舊四壁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ǎi yōu jí xíng
百憂集行
yì nián shí wǔ xīn shàng hái, jiàn rú huáng dú zǒu fù lái.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tíng qián bā yuè lí zǎo shú, yī rì shàng shù néng qiān huí.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jí jīn shū hū yǐ wǔ shí, zuò wò zhǐ duō shǎo xíng lì.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qiáng jiàng xiào yǔ gōng zhǔ rén, bēi jiàn shēng yá bǎi yōu jí.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rù mén yī jiù sì bì kōng, lǎo qī dǔ wǒ yán sè tóng.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chī ér bù zhī fù zǐ lǐ, jiào nù suǒ fàn tí mén dōng.
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入門依舊四壁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