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利誘眾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重利誘眾策”全詩
重利誘眾策,頗知聚秦民。
頹然此四老,上友千載魂。
采芝商山中,一視漢與秦。
靈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
道德雖避世,余風回至尊。
嫡孽一朝正,留侯果如言。
出處但有禮,廢興豈所存。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四皓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四皓二首》
作者:王安石(宋代)
秦敺九州逃,
知力起經綸。
重利誘眾策,
頗知聚秦民。
頹然此四老,
上友千載魂。
采芝商山中,
一視漢與秦。
靈珠在泥沙,
光景不可昏。
道德雖避世,
余風回至尊。
嫡孽一朝正,
留侯果如言。
出處但有禮,
廢興豈所存。
中文譯文:
秦國震動九州逃亡,
王安石知道要發揮自己的才能來治理國家。
以重利來引誘人民效忠,
他頗為了解如何集聚秦國的人民。
他們是四位老者,
他們的精神與千載之前的英雄相連。
王安石在商山之中采集珍奇草藥,
一視漢代和秦代這兩個偉大的時代。
他們的智慧如同靈珠一般深藏于泥沙之中,
光輝景象不可被昏暗所掩蓋。
即使追求道德的人們遠離世俗的紛擾,
他們的聲望仍然回歸至尊。
真正的繼承者在一朝之間得到了正統的地位,
留侯果然如同他所言。
即使出身卑微,只要有禮法的約束,
就能避免國家的衰敗,興盛將不會消失。
詩意和賞析:
《四皓二首》是王安石的一首詩詞,通過描繪秦國的動蕩和王安石的治理方式,表達了對道德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對國家興衰的思考。
詩中提到了王安石在商山采集珍奇草藥的情景,這可以理解為他在治理國家時尋求智慧和良方的比喻。他把自己的治理方式與古代偉大的時代相比較,一視漢與秦,表達了他對歷史的關注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詩中的"四老"指的是王安石本人和他的三位朋友,他們都是有著道德操守和智慧的人。他們的精神與千載之前的英雄相連,體現了對歷史傳承的思考。
詩中提到的"靈珠"象征著智慧和道德的光輝,它隱藏在泥沙之中,意味著真正的智慧和道德需要在塵世中去發現和實踐。
最后幾句表達了王安石對國家興衰的思考。他認為只要遵循禮法,即使出身卑微,也能避免國家的衰敗,實現國家的興盛。這體現了他對國家治理的觀點和對道德倫理的重視。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王安石和他的朋友們在治理國家中的智慧和道德追求,表達了對國家興衰和道德倫理的思考,展現了王安石的治國理念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重利誘眾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hào èr shǒu
四皓二首
qín qū jiǔ zhōu táo, zhī lì qǐ jīng lún.
秦敺九州逃,知力起經綸。
zhòng lì yòu zhòng cè, pō zhī jù qín mín.
重利誘眾策,頗知聚秦民。
tuí rán cǐ sì lǎo, shàng yǒu qiān zǎi hún.
頹然此四老,上友千載魂。
cǎi zhī shāng shān zhōng, yī shì hàn yǔ qín.
采芝商山中,一視漢與秦。
líng zhū zài ní shā, guāng jǐng bù kě hūn.
靈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
dào dé suī bì shì, yú fēng huí zhì zūn.
道德雖避世,余風回至尊。
dí niè yī zhāo zhèng, liú hóu guǒ rú yán.
嫡孽一朝正,留侯果如言。
chū chù dàn yǒu lǐ, fèi xìng qǐ suǒ cún.
出處但有禮,廢興豈所存。
“重利誘眾策”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