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紅顏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從紅顏時”全詩
自從紅顏時,照我至白首。
累累地上土,往往平生友。
少年所種樹,磥砢行復朽。
古人有真意,獨在無好丑。
冥冥誰與論,客至當飲酒。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客至當飲酒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客至當飲酒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天提兩輪光,環我屋角走。
自從紅顏時,照我至白首。
累累地上土,往往平生友。
少年所種樹,磥砢行復朽。
古人有真意,獨在無好丑。
冥冥誰與論,客至當飲酒。
中文譯文:
天空中的兩輪明月,圍繞著我的屋角旋轉。
自從年少時代,它照耀著我一直到白發蒼蒼。
地上堆積著厚厚的土壤,經常有生命中的朋友來往。
少年時所種植的樹木,經歷了起伏摩擦,最終會枯朽。
古人有真實的意義,只在于無所謂好與丑。
宇宙神秘莫測,誰能評判,當客人到來時就應該暢飲美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表達了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以天空中的兩輪明月為象征,意味著時間的流轉和變化不已。作者從年少到白發蒼蒼,經歷了時光的滄桑,但即使年少時的美好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褪去。
詩中提到了土壤和樹木,象征著生命和友誼。土壤堆積和朋友來往的描繪表達了人生中各種人際關系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而種植的樹木則代表著人生的努力和奮斗。然而,無論是人際關系還是個人努力,都會面臨起伏和摩擦,最終也會逐漸消逝。
詩的后半部分探討了價值觀的問題。作者認為古人的價值觀更加真實,不追求世俗的好與丑,而是追求內在的真義。這種真實的價值觀超越了世俗的評判和評價,是獨立于外界看法的。
最后兩句詩提出了一個問題,宇宙的奧秘誰能評判呢?作者認為無法評判,因此當客人到來時,應該暢飲美酒,享受當下的快樂。這也可以理解為對生命短暫性和珍惜當下的呼吁。
整首詩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對生命、時間和價值觀的思考,以及珍惜當下的態度。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生的抒發,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獨特見解,給人以思考和啟迪。
“自從紅顏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è zhì dāng yǐn jiǔ èr shǒu
客至當飲酒二首
tiān tí liǎng lún guāng, huán wǒ wū jiǎo zǒu.
天提兩輪光,環我屋角走。
zì cóng hóng yán shí, zhào wǒ zhì bái shǒu.
自從紅顏時,照我至白首。
lěi lěi dì shàng tǔ, wǎng wǎng píng shēng yǒu.
累累地上土,往往平生友。
shào nián suǒ zhòng shù, lěi kē xíng fù xiǔ.
少年所種樹,磥砢行復朽。
gǔ rén yǒu zhēn yì, dú zài wú hǎo chǒu.
古人有真意,獨在無好丑。
míng míng shuí yǔ lùn, kè zhì dāng yǐn jiǔ.
冥冥誰與論,客至當飲酒。
“自從紅顏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