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濟時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收拾濟時心”全詩
浮云堆白玉,落日瀉黃金。
渺渺隨行旅,紛紛換歲陰。
強將詩詠物,收拾濟時心。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次韻唐公三首其一──東陽道中》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的作品,題名為《次韻唐公三首其一──東陽道中》。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蔽吳天密,江蟠楚地深。
浮云堆白玉,落日瀉黃金。
渺渺隨行旅,紛紛換歲陰。
強將詩詠物,收拾濟時心。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東陽道中的旅途景色,以及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化的思考。詩中山和江分別代表了吳地和楚地,它們高聳壯麗,將天空和大地遮蔽得密不透風。浮云如白玉一般堆積,落日如黃金般傾瀉而下。詩人形容了浩渺的旅途和歲月的更迭,暗示著人生的瞬息萬變。最后,作者感嘆自己雖然身處紛亂的時世,但通過寫詩來表達對物象的贊美,整理自己的心靈,以應對時代的變遷。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深刻思考。山和江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界的壯美和莊嚴,與此同時,浮云和落日的形容則強調了時光的短暫和不可持久。作者以自然景色為背景,反映了人生的變化和歲月的流轉,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生命的思考。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通過寫詩來收拾自己的心靈,以應對紛亂和變化的時代。詩人將詩詠物視為一種力量,使他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堅定。這種積極的態度和詩人對生活的思考,使得這首詩在表達對自然和時光的感慨之余,也傳達了作者對于積極面對生活的信念。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生命變化的思考,同時表達了通過寫詩來整理心靈、積極面對生活的信念。它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詩境和思想情感,具有深遠的意義和藝術價值。
“收拾濟時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táng gōng sān shǒu qí yī dōng yáng dào zhōng
次韻唐公三首其一──東陽道中
shān bì wú tiān mì, jiāng pán chǔ dì shēn.
山蔽吳天密,江蟠楚地深。
fú yún duī bái yù, luò rì xiè huáng jīn.
浮云堆白玉,落日瀉黃金。
miǎo miǎo suí háng lǚ, fēn fēn huàn suì yīn.
渺渺隨行旅,紛紛換歲陰。
qiáng jiàng shī yǒng wù, shōu shí jì shí xīn.
強將詩詠物,收拾濟時心。
“收拾濟時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