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晴非一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愿晴非一鄉”全詩
苦濕欲千里,愿晴非一鄉。
埽除供晚色,洗刷放秋光。
菊泣花猶重,粳肥穗稍長。
積陰消戶牖,返照媚林塘。
想見陽臺路,神歸發彩涼。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次韻張子野秋中久雨晚晴》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張子野秋中久雨晚晴》
作者:王安石(宋代)
譯文:
天色昏暗四山陰,
池水漲溢泉水黃。
濕氣依舊彌漫千里,
希望晴朗不只是一方。
清理晚霞,恢復秋光,
菊花似乎還在哭泣,重重疊疊。
稻穗已稍稍長大,
烏云散去,照耀美麗的林塘。
思念登上陽臺的路,
心靈回歸,彩色涼爽。
詩意:
這首詩是王安石在秋天寫的,描述了秋天長時間的陰雨天氣之后,晴朗天空的景象。詩中通過描繪天色昏暗、濕氣彌漫的景象以及池水漲溢、菊花似乎還在哭泣等細節,表達了作者對長時間陰雨的厭倦和對晴朗天氣的期盼。同時,他也描繪了晴朗天空下的美麗景色,如清理晚霞、秋光恢復、烏云散去等,展示了秋天的魅力和自然景觀的變化。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天氣的描寫,展示了秋天的變幻和景色的美麗。在陰雨天的秋季,作者感到苦悶和不滿,渴望晴朗的天氣能夠到來,以洗刷濕氣、恢復秋光。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濕氣和晴朗、菊花的淚水和林塘的美景進行對照,突出了晴朗天空下的美好景象。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陽臺、彩色涼爽的向往和思念,給人以遐想和聯想的空間。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變化和美景,表達了對晴朗天氣的期盼和對自然的贊美。同時,通過對比手法和細膩的描寫,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景色的變幻,增添了詩的韻味和意境。
“愿晴非一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hāng zi yě qiū zhōng jiǔ yǔ wǎn qíng
次韻張子野秋中久雨晚晴
tiān chén sì shān hēi, chí zhǎng bǎi quán huáng.
天沉四山黑,池漲百泉黃。
kǔ shī yù qiān lǐ, yuàn qíng fēi yī xiāng.
苦濕欲千里,愿晴非一鄉。
sào chú gōng wǎn sè, xǐ shuā fàng qiū guāng.
埽除供晚色,洗刷放秋光。
jú qì huā yóu zhòng, jīng féi suì shāo zhǎng.
菊泣花猶重,粳肥穗稍長。
jī yīn xiāo hù yǒu, fǎn zhào mèi lín táng.
積陰消戶牖,返照媚林塘。
xiǎng jiàn yáng tái lù, shén guī fā cǎi liáng.
想見陽臺路,神歸發彩涼。
“愿晴非一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