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驊騮亦駿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驊騮亦駿物”全詩
驊騮亦駿物,卓犖地上游。
怒行追疾風,忽忽跨九州。
轍跡古所到,山川略能周。
鴻蒙無人梯,沆漭繞天浮。
巉巖拔青冥,仙圣所止留。
欲往輒不能,視龍乃知羞。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驊騮》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驊騮》
作者:王安石(宋代)
龍德不可系,變化誰能謀。
驊騮亦駿物,卓犖地上游。
怒行追疾風,忽忽跨九州。
轍跡古所到,山川略能周。
鴻蒙無人梯,沆漭繞天浮。
巉巖拔青冥,仙圣所止留。
欲往輒不能,視龍乃知羞。
中文譯文:
龍的德行無法被束縛,它的變化誰能預測。
驊騮也是出色的馬匹,在廣袤的大地上自由翱翔。
它疾馳追逐著狂風,忽然間跨越九州。
它的足跡曾經到達古老的地方,能夠游覽山川的廣袤。
鴻蒙之間沒有人能攀登的階梯,它環繞天空飄浮。
陡峭的巖石插入蒼茫的天空,是仙圣們的停留之地。
即使渴望前往,也無法實現,只能仰視龍的高貴而自愧不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龍和驊騮(一種高貴的馬匹)為象征,表達了王安石對自然界和超凡存在的贊美和向往。詩中描繪了龍的威武和變幻莫測的特性,以及驊騮在大地上自由奔馳的景象。
通過描繪龍和驊騮的形象,詩人反思了人類的局限性。詩中提到的龍德不可系、鴻蒙無人梯等意象,暗示了超越人類能力和理解的存在。與龍相比,人類的努力和追求顯得微不足道,因此只能仰視龍的高貴,并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羞愧。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界中高貴存在的描摹,展示了王安石對超越人類世界的向往和對人類自身局限性的思考。詩詞中的景象和意象豐富多樣,語言優美,給人以深沉的思考和審美享受。
“驊騮亦駿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 liú
驊騮
lóng dé bù kě xì, biàn huà shuí néng móu.
龍德不可系,變化誰能謀。
huá liú yì jùn wù, zhuō luò dì shàng yóu.
驊騮亦駿物,卓犖地上游。
nù xíng zhuī jí fēng, hū hū kuà jiǔ zhōu.
怒行追疾風,忽忽跨九州。
zhé jī gǔ suǒ dào, shān chuān lüè néng zhōu.
轍跡古所到,山川略能周。
hóng méng wú rén tī, hàng mǎng rào tiān fú.
鴻蒙無人梯,沆漭繞天浮。
chán yán bá qīng míng, xiān shèng suǒ zhǐ liú.
巉巖拔青冥,仙圣所止留。
yù wǎng zhé bù néng, shì lóng nǎi zhī xiū.
欲往輒不能,視龍乃知羞。
“驊騮亦駿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