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尋東郭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朝尋東郭來”全詩
眾山若怨思,慘澹長眉青。
迸水泣幽咽,復如語丁寧。
豈予久忘之,而欲我小停。
歇鞍松柏間,坐起俯軒欞。
秋日幸未暮,奈何雨冥冥。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洊亭》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洊亭》
朝尋東郭來,
西路歷洊亭。
眾山若怨思,
慘澹長眉青。
迸水泣幽咽,
復如語丁寧。
豈予久忘之,
而欲我小停。
歇鞍松柏間,
坐起俯軒欞。
秋日幸未暮,
奈何雨冥冥。
中文譯文:
早晨尋找東郭而來,
沿著西路經過洊亭。
群山仿佛怨恨思念,
凄涼中長眉蒼青。
涌動的水泉哭泣幽怨,
仿佛在說話,卻又靜謐。
難道我已經久久忘記,
而你卻希望我稍作停留。
在松柏之間歇下馬鞍,
坐起來俯視窗欞。
秋日依然未到黃昏,
可雨卻籠罩一片昏暗。
詩意和賞析:
《洊亭》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以描繪早晨的景色和情感為主題。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情感來傳達作者的內心感受。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作者早晨出發并經過洊亭的情景。接著,作者以山水為喻,表達了周圍的山巒似乎怨恨著與他的分離,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
第三、四句中的水泉則象征著作者的內心感受,它們涌動、泣淚,如同在訴說著某種深情。同時,這里也展示了一種寧靜和安詳的氛圍。
接下來的兩句,作者反問自己是否已經久久忘記某件事,而讓他有意停留。這種反問表明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糾結。
最后兩句點明了詩的時節和氣氛。盡管是秋日,但陽光依然充足,還未到黃昏,然而一場雨卻使一切變得昏暗。這里通過天氣的描寫,進一步增強了詩中的凄涼和憂愁情緒。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山水的形象和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緒。同時,詩中的對比和反問也展示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痛苦。整體而言,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時光流逝的感慨,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朝尋東郭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tíng
洊亭
cháo xún dōng guō lái, xī lù lì jiàn tíng.
朝尋東郭來,西路歷洊亭。
zhòng shān ruò yuàn sī, cǎn dàn cháng méi qīng.
眾山若怨思,慘澹長眉青。
bèng shuǐ qì yōu yè, fù rú yǔ dīng níng.
迸水泣幽咽,復如語丁寧。
qǐ yǔ jiǔ wàng zhī, ér yù wǒ xiǎo tíng.
豈予久忘之,而欲我小停。
xiē ān sōng bǎi jiān, zuò qǐ fǔ xuān líng.
歇鞍松柏間,坐起俯軒欞。
qiū rì xìng wèi mù, nài hé yǔ míng míng.
秋日幸未暮,奈何雨冥冥。
“朝尋東郭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